梨花瓣

娃娃桥-​潭头大王庙村南的娃娃桥 虽众所周知

来源:原创/搜整 发布:大学生 14

潭头大王庙村南的娃娃桥,虽众所周知,但它那优美的传说不一定人人皆晓。相传,在清代初期,大王庙村不过几十户人家,全村人家风调雨顺,还算富裕。有一年秋天突降暴雨,山洪在村子南边冲出了一条深沟,使村里人行路极不方便,日久天长,深沟越来越大,成了全村人的一件闹心事。

村子里有一姓孙的大户人家。孙某早年能干,积攒了不少钱,可后来突然病故,妇人决心守寡不再改嫁。积蓄的钱就留给了媳妇,媳妇认为自己无儿无女,这钱也无更多的用处,不如为村里人修桥补路,办点好事。于是就从宜阳的白杨树街请来了一位姓李的能工巧匠,并由该村的王员外负责监工,在村边的深沟上修建了一座单眼横跨石拱桥。桥身高有两丈出头,长五丈有余,宽有丈二三。最引人注目的是,桥面上有16根石柱和18块石栏板。石柱的柱头雕刻有石狮、石猴、石人等造型,石栏板上的浮雕图案有松鹤、麒麟、松鹿、荷花、牡丹、凤凰、龙虎、山水和骑驴过桥、牧童骑牛等人物故事。这些石柱和石栏板的雕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遗憾的是这座石桥建成后,未曾留下桥的名称和相关资料。传说,当时建桥时,孙家媳妇负责钱财,李工匠负责技术雕刻和建造,王员外负责石料运输和监工。桥建成后,为了记载三者的功德,便刻制了一通石碑。当时三人争着在石碑上刻第一个名字,互不相让,闹出意见,结果谁的名字也没刻上,碑也未立成,他们一气之下,将石碑丢进了井里。后来,时间久了,村里人就根据石柱上雕刻的石人,便起了个俗名“娃娃桥”。

据传,孙家媳妇对石桥上的石人、石狮和石猴都很敬重爱怜,经常在桥上烧香供奉。时间一长,这些石猴都成精了,晚上进到村里富户人家闹事,惹得好几家不得安宁。其中有一家,他有一女儿,长得也俊俏,被“娃娃桥”上的“石猴精”给缠住了。有一段时间“石猴精”天天晚上到这一家调戏这家女儿,时间久了,这家小姐也就情投意合地顺从了。可小姐问他的身世和家住何处时,他总绕开话题,不予回答。一天天过去了,小姐的肚子大了起来,此事被她父亲知道了,小姐被父亲痛骂了一顿,骂她败坏家风,丢人现眼,并逼她说出是谁家公子,家住哪里,可是小姐说她只知道是姓石,其它就不知道了。后来他家的佣人奶妈想出了一个主意说:“等那位公子再来时,让小姐弄一个红线蛋,用针系住线,绑在公子身上,第二天顺红线就找到他的住处了。”后来,石猴精晚上又来时,这家小姐就照着做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姐家一家人就顺着红线一直走,结果走到“娃娃桥”上,发现红线的一端系在石猴身上,小姐的父亲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就叫人用刀在石猴的脖子下戳了一刀,并罚石猴永远固定在桥上,守护石桥。从此,再也没有石猴精到村内胡闹了。

流传地区:栾川潭头

讲述者:孙小帅,男,75岁,初中,农民

记录者:林勃勃,男,50岁,大专,文物管理所职工   

采录时间、地点:2006年4月于栾川潭头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