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通过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陆路通道。后来丝绸之路就向东延伸到了洛阳,在盛唐时期的伏牛山区栾川,就是由洛阳西南经卢氏、过函谷、出西安通往西域的南起通道。
大唐女英雄、征西元帅樊梨花曾在栾川老君山下三皇沟(今栾川养子沟)定居。她在这里养蚕、打猎、捕鱼。她见栾川物产丰富,却因道路阻塞,运不出去,就将她带来的马匹、骆驼,组成了一支马帮驼队,挑选兵士百余人保镖护行,将栾川的土特产品、丝绸、土布、药材以及手工艺品,通过马帮沿着丝绸之路运往西域,换回本地需要的生活用品。
当时栾川山区生活很苦,除了主食谷子、玉米外,其它副食蔬菜甚少,这里连食盐也没见过,吃的都是甜(淡)饭。因为没盐缺碘,很多人的脖子上都长出葫芦瘿来。
有一次,马帮回来了,带回了许多食品和种子,其中有青海产的大青盐,西番产的豆角、红薯、芋头、茄子等。
伏牛山的百姓见了这些东西,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后经马帮的人详细作了介绍之后,开始食用、种植、推广,很受当地百姓欢迎。大大地提高了山区人的生活水平,后来人们就将从西番引进来的豆角叫“西番豆”,芋头、红薯叫“番薯”,茄子叫“番茄”。
从栾川运出去的物资,常常供不应求,中药材最为走俏,当那里客商听说伏牛山的药材是经过神农氏品尝过的,有多要多,一次全销。特别是运去的“拍子”(草鞋),最是吃开,因为那地方的牧民,大多都不穿鞋。“拍子”是用葛麻编成的,既轻便又便宜,一斤番薯能换十双“拍子”,不管运去多少,都一抢而光。
流传地区:栾川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