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民间普遍传说明朝灭亡后,崇祯太子朱慈烺在太监王承恩等人的保护下,逃难来到栾川老君山下出家当了道士,隐蔽了三十五年,最后病死在老君山下。
崇祯托孤
甲申年三月十八日夜里,李自成攻打北京内城九门的炮火,震动着紫禁城内崇祯皇帝和每个人的心。
此时王承恩搀扶着崇祯帝刚走出乾清宫,只见太子慈烺慌慌张张跑来说道:“父皇,我母亲见你不回,放心不下,特命我前来接父皇回宫。”
崇祯帝忽然心里一动,就站住了脚,看了看太子,又看了看王承恩,心有所思地将头点了两点,语重心长地向王承恩说道:“王卿啊 ,贼势浩大,城破在即,大明江山,将失贼手,朱明宗祠,烟火将断,朕悔不该不听众卿南迁之劝,致有今日,事已至此,悔又何及?仔细想来,此时此刻,不能坐以待毙,我想乘此皇城尚未被贼兵攻破之机,朕有心将太子慈烺托付于你,想办法逃出城去,远走他方,召集天下勤王兵马,剿贼复明,再图中兴,我朱由检就是死在九泉之下,就瞑目感恩了,不知王卿肯答应否?”说罢,“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太子慈烺急忙跪在父皇的身后。
崇祯帝这一跪,把个王承恩吓坏了。吓得他手足无措,头上出汗,急忙跪爬在地,连连磕头说道:“皇上,皇上你不能,皇上你这是为何!皇上皇上,奴才经受不起,你是皇上,我是奴才,你快起来,奴才受命就是。”
崇祯帝跪着不动,继续说道:“王承恩,王爱卿,你事朕多年,忠心不二,你是朕跟前最亲信的人,你满腹经纶,有伊吕之才,能佐太子以治天下,故朕才敢将太子托付于你,也就是把重兴大明江山的重任交给你了,你若受命,请受我朱由检一拜。”
王承恩吓得通身出汗,磕头如同捣蒜,不敢抬头,急急说道:“皇上皇上,你不能跪,你快起来,皇上重托,奴才一定受命,奴才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想办法逃出北京,以图再举,重兴大明。”说罢就将崇祯帝搀扶了起来。
崇祯帝向王承恩说道:“承恩啊,你听这炮声,真使人惊心动魄!你看那火光,就像烧在了我的心上!你听那哭声,是朕的百姓正在遭受着贼兵的抢杀!残忍啊!可怜啊!朕的好百姓啊!”
崇祯帝猛然停哭止泪,向王承恩说道:“王爱卿,你保太子逃出北京,困难很多,风险很大,朕实在放心不下,不知爱卿心里可有计较?”
王承恩说道:“仓促之间,尚无主意。”
一连三声炮响,崇祯帝被震得身子一颤 ,急急说道:“你们赶快走吧,再迟就出不去了!”
王承恩忽然心里一亮,高兴地说:“皇上,奴才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
王承恩说道:“要想从李自成眼皮底下混出城去,我和太子必须改装!”
“改装?怎么改装?”
王承恩说道:“我与太子脱下朝服宫装,换上百姓衣裳,让人认不出来,就能混出城去。”
“好主意!”崇祯帝说道:“主意虽好,还有破缝,朕也想了一个主意。”
王承恩忙又跪下:“奴才恭听圣谕。”
崇祯说道:“只改换衣裳还不够,为了安全走过贼兵的封锁盘查,你们还必须隐姓埋名,改变称呼。”
王承恩:“愿听圣命金口玉言。”
崇祯说道:“王承恩,你事朕多年,官居司礼监秉笔,今又提督九门,王承恩这个名字,京城内外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要想走出北京,必须隐去真名,方保万全。”
王承恩:“奴才愿承皇恩赐名。”
崇祯说道:“你才华横溢,尊孔崇儒,就叫个王崇儒吧?”
王承恩急忙磕头奏道:“崇字犯忌,奴才不敢。”
崇祯帝苦笑了一下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计较这些还有何用,也罢,不叫崇儒,可用‘冲如’代之,音同字不同,这样更好。”
王承恩急忙叩头谢恩:“谢皇上。”
崇祯帝接着说道:“王爱卿,我把太子慈烺交给你了,就如同你的亲儿子一般,从现在起,你二人可父子相称,这样既合乎民俗,又有诸多方便。”
王承恩吓得手抖心跳,连连叩头说:“皇上,这可使不得,万万的使不得!太子是龙子,微臣是奴才,怎能如此称呼!你让奴才去死都可,这样称呼奴才实在不敢承命!”
崇祯帝又说:“慈烺还是个年幼无知的小孩子,什么龙子龙孙的,只要能保住他的小命就不错了,你既不愿作父子称,叔侄相称总可以吧!”
王承恩还想推托,只见太子慈烺跪步向前,两手抱住王承恩的一只胳膊,恳求地说:“大叔,你就答应了吧!”
王承恩见事已至此,这样称呼也很方便,就挽起太子说道:“好侄子,委屈你了。”回头向崇祯帝说道:“皇上,时间不容人了,我们走后,请皇上多多保重!”就又跪下给崇祯帝磕了一个头,流泪说道:“奴才去了!”
流传地区:栾川
讲述者:尤安亚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