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慈烺与王承恩、贾上还、杨阳观、刘太秀等避难来到老君山下,在十方院出家当了道士,托迹黄冠,暗图复明之计。太子初来栾川,对于老君山的概况一无所知。为了有备无患,决定选个风和日暖的好日子登山一探。
这天,一片晴光,万里无云,太子带着一行人上山了。一路历尽艰苦、游山看景不必叙说。且说太子一行来到老君庙前,首先受到了两位住持的热情接待。
一见面,王承恩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位住持一个名叫张君慕,一个名叫李书晋。原来这两个住持原本都是皇宫里崇祯皇帝的亲信内监。崇祯登基后,正本清源,清除了魏忠贤,客氏及其党羽。当时老君山住持何清泉亦属逆党,崇祯十四年崇祯帝特派张君慕、李书晋二人前来老君山接替了何清泉。今日故人重逢,又都是崇祯亲信,自然分外亲热。王承恩即命二人拜见太子,然后将京师失陷、清兵入关等一系列情况简略说了一遍。二人听了,倍极凄楚。
张君慕说道:“太子到此,虽是避难,亦是天命,可先拜叩皇祖。”
“皇祖?什么皇祖?哪里来的皇祖?”王承恩大惑不解,众人亦皆漠然。
张君慕指着庙门左侧的一统竖碑说道:“这统碑乃是先皇神宗皇爷万历三十一年所立,今将万历皇帝颁赐诏谕碑文宣读,各宜跪拜聆听。”
太子跪在碑前,众臣跪在太子身后。
张君慕朗声宣读:
明万历皇帝颁赐老君山道经谕旨
谕老君山太清观住持及道众人等:
朕发诚心印造《道大藏经》,颁赐在京及天下名山供奉。经道护敕已谕其由,尔住持及道众人等宜虔洁供安,朝夕礼颂,保安朕躬康泰,宫台睿承千秋,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万方同归,清净善教。联承恭已无为之善道。道经厥倚香惜薪司左司副晷颁发,斋戒前去奉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故谕。
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太子慈烺本来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更兼他胸无大志,遇事少有主见,大小事情都全靠王承恩出谋作主。此时听了张君慕读的谕旨,触动了伤心之处,想起国亡家破,自己则为一代储君,不仅不能登基执政,反而亡命逃奔山林,好似逃犯一般,没有归宿之地,一时悲伤不能抑制,竟伏地大哭起来:“皇祖啊!孙儿亡国之遗,九死一生,逃出贼营,今避难至此,从人无几,人单势孤,我将奈何?”太子边哭边诉,珠泪涟涟。
太子的一番哭诉,道出了心中的积郁。王承恩轻舒了一口气,心里升起了一线希望:“太子非痴子也,长大亦非懦夫,大明江山有望,孺子可辅也。”更坚定了保太子复国成业的信心。
太子在山上住了三天,在张君慕、李书晋的引导下,他们走遍了所有足迹所能到达的地方,对老君山的山形地貌作了一次考察,达到了心中有数,然后就下山了。
流传地区:栾川
讲述者:李玉瑞(满族)
记录者:尤安亚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