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马上皇帝”李静宜-地方风物文化故事

来源:原创/搜整 发布:大学生 27

李静宜,又名修业。生于1909年,栾川北街人,中共党员。曾任冀鲁豫军区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副参谋长、豫陕鄂三分区司令员、重庆军区警备区司令员兼参谋长和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参谋长等职。

“孟母”家训  “包公”再世

静宜祖籍洛阳,祖父锦仁于清光绪三年逃荒至栾川,父永祺从业中医,母徐青莲,略知史书,贤淑卓见,对静宜培养教育悉心尽力。静宜从小要强争胜,每与儿童“打仗”玩耍,必败“强敌”而后已。少时就读私塾,学业出众,除读“四书”、“五经”外,更喜祖国名著,崇尚诸葛亮、宋江和岳飞等小说人物,并立志为人作事必以英雄为楷模。母亲也以“大丈夫志在四方”勉励其志趣。十六岁时,父亲令其辍学习医,母则让其继续读书,学成报国。静宜后来志在千里,戎马疆场,为国为民奋斗终身,与孟母般的家训关系极大。

静宜十九岁时,父亲被土匪杀害,加之家贫势单,不堪匪霸凌辱,在母亲鼓励下,毅然背井离乡,外出闯荡,立志不出人头地,誓不还家。后其兄李九经参与刺杀栾川大恶霸李起凤未遂,反被李霸杀害,母亲无奈被迫携全家逃往洛阳,在家庭不幸遭遇的打击下,静宜无限悲痛,满腔复仇怒火,决心铲除邪恶势力。

1930年,静宜在樊仲秀的建国豫军中谋得连部文书微职。时值蒋、冯、阎中原混战,静宜被提升为营长,又晋升为副团长。战争中负伤住院期间,与国军第二十路军参谋长张子朴(中共党员)同住一室,张向其讲述俄国十月革命和蒋介石叛变革命等历史,使其深受教育,遂与张结为挚友。后经张引荐,先后与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刘子久、张克俭、王志杰相识。在党的教育下,他不再为出人头地和报私仇而奔波,开始在地下党组织的指引下,从事革命活动了。

1931年,静宜随张子朴到二十路军任少校参谋。1933年,经张子朴和常志箴推荐,任博爱县一区区长。静宜借剿匪、禁毒之机,打击土豪劣绅和国民党河南省缉私处处长刘艺舟,大快人心,众称静宜为“包公再世”。

1934年,由常志箴推荐,静宜任南京“内地新闻周报社”副社长,不久因“晨光通讯社”记者孙凤鸣暗杀蒋介石未遂事件,静宜受株连,以“共产党嫌疑”被捕入狱。翌年,被营救出狱后,受中共河南省委的委托,静宜到洛阳做地下交通工作。其母严守党的机密,积极协助静宜保护中共地下党员。

红了半个天  除叛抗日顽

“七·七”事变后,在张子朴的领导下,组织豫西抗日义勇军,石孝先任义勇军总指挥,张子朴、李静宜任副总指挥,抗日义勇军很快发展到近千人。

1938年6月,李静宜由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王志杰、刘子久介绍入党。在任登封县一区区长时,配合县长刘潇然(中共党员)积极组织抗日自卫团,严厉打击地霸豪绅,收缴他们枪支并勒令其如期交清恃势拖欠的所有税款。地霸豪绅们对静宜恨之入骨,说登封成了“共产党的天下,红了半个天”。

按照豫西特委的安排,静宜与范龙章合作,组建自卫军第四路,抗击日军侵略。静宜任副司令兼第一大队队长时,为组军抗日,他变卖自家土地,毁家纾难以筹集经费,其母深明大义,支持静宜的抗日壮举。

自卫军第四路于1939年8月开往沦陷区濮阳、滑县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八路军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对静宜深为赏识,并结为挚交。在范龙章为配合石友三反共,欲将第四路军开往长垣投靠日伪的紧急关头,静宜毅然率一大队前往马棘林村宣布起义,加入八路军,被编入冀鲁豫支队新四路,任司令员,活跃在濮阳、滑县、内黄和清丰一带,经历了日军“五·五”大扫荡的艰苦斗争考验。坚决果断处决了阴谋叛变的赵岐山及其同谋分子,挽救了新四路。

1942年4月,日军调集5000多人扫荡以沙区为根据地的新四路。静宜激励新四路全体指战员,要与沙区人民同甘共苦,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同仇敌忾,奋力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作战时生活困难,饭菜质量很差,战士们难以下咽,他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曾经幽默风趣地鼓励大家说:“吃饱饭才能打好仗,吃饭要像吃皇军那样,鼓起勇气把它一口一口的吃掉!”直说得大家哄然大笑,一个个争先恐后,端起饭碗大口小口一下子把“皇军”吃个净光。

严词驳美蒋  转战回栾川

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黄镇任中共首席代表,静宜、靳钟任代表,在新乡参加由美国、中共和国民党三方组成的“军调小组”。聪敏机智、雄于论辩的静宜在同美蒋代表谈判中,他义正词严,揭露美蒋相互勾结,破坏停战协议的无耻勾当。每次都将对方驳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抓耳挠腮,狼狈不堪。蒋方被迫无奈,曾七易代表,均不是静宜的对手。后来内战爆发,国民党非法扣押了中共黄镇首席代表。为营救黄镇同志,静宜一个月内十多次往返于北京、新乡之间,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营救工作,黄镇同志才得获释。

同年,内战全面打响,解放军向山东战略转移,国民党军占领豫北。为了消灭敌人,静宜率部返回濮阳,派侦察排诱敌。国民党军四十一师误为“土八路”,派三六一团第二营出击,结果被李静宜部全歼。

1947年9月,静宜奉中国人民解放军九纵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黄镇之命,率部进驻伏牛山,开辟解放区,建立栾川军分区,即豫陕鄂三分区,静宜任司令员。他转战伊汝各地,10月16日解放栾川。因栾川是李司令的故乡,所以乡亲们锣鼓喧天,迎至栾川城东,夹道欢迎热闹非常。农民协会、民兵组织迅速建立,反动地方团队四零五散,各自逃命,一部分土匪头目则率众投降,数日之内,建立了栾川县人民民主政权。

这位传奇式的栾川籍司令,身材高大,体格魁伟,面色红润,声如洪钟。他1949年2月,在栾川县第一期干部学校结业典礼的演讲中,谈笑风生,诙谐幽默,曾即兴口占“七绝”一首:

背井离乡二十春,

山川依旧人更新;

老者多故少者壮,

回见乡亲分外亲。

最后,他风趣地说:“我们是马上皇帝,你们是太平主人。祝大家在今后的党政工作中,当好主人!”博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流传地区:栾川

讲述者:徐唐哲、宋邴运

记录者:宋明方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