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拉荆笆-很早以前 在潭头镇汤营村南九龙山 下 住着母子俩

来源:原创/搜整 发布:大学生 15

很早以前,在潭头镇汤营村南九龙山(又名汤营寨)下,住着母子俩。儿子叫阎俊,性情懦弱,十八岁那年娶了一家姓田的闺女做媳妇。一年后,生了个儿子,起名叫阎敬。阎俊的母亲可喜欢小孙孙了,平时,她教小阎敬学唱曲(歌谣),讲小故事。因此,小阎敬很孝顺奶奶。

阎敬的母亲田氏为人心术不正,奸诈,歪点子多。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了,对年老的婆母也越来越嫌弃了。

阎母七十多岁时,突然耳聋眼花,不能再干家务活了,田氏便想门儿害掉婆母,免得白白养活她。田氏和丈夫阎俊商量,终于想出了法儿。阎俊听了媳妇的话,天天上山杀荆条,回来编成了荆笆。

一天,夫妻俩诳母亲说:“咱这里寨(汤营寨)上的祖师爷很灵,去烧烧香,拜拜他,能治病,能增加寿限。有很多老年人都去烧了香,你老了,走不动,你就坐在荆笆上,俺俩拉你上山。”阎母本来就信神,她就信以为真,坐在荆笆上让儿子拉着出了家门。

阎敬晌午放学回到家,不见奶奶,就问他妈田氏:“妈,我奶去哪了?”田氏诳他说:“你奶奶去,去,去……你姑家了。”聪明的阎敬知道母亲平时对奶奶不好,这时又见母亲说话吞吞吐吐的,就很快跑到村里找平素常和奶奶要好的老婆婆,看奶奶是不是去串门子去了。寻了几家都不见。到了村边,一个大爷对他说:“你爹把你奶奶拉上山了。”阎敬一听,恐怕爹爹害奶奶,来不及回家,就到邻居家借了两个馍,顺着荆笆印儿上山了。

再说阎俊拉着母亲上了山,到了山崖上,看到前边是条深沟,一看四下没人,就把母亲推了下去 。他不敢再看,也不敢把荆笆拉回去,就从另一条小路绕道回家了。

阎母被儿子推下山崖后,幸亏被树梢挡住了,没有摔死,慢慢从草丛中滚到了沟底,这才知道是受了儿子的骗。她坐在沟底,伤心透了,哭一声,骂一句,骂儿子、儿媳都是狠心肠,没良心羔子。

阎母正在伤心,恍恍惚惚地好像听到有人喊叫:“奶奶!奶奶,你在哪里?”她连忙止住哭,擦擦眼泪,细心地瞅着。当她听清这是孙子阎敬的声音时,连忙应道:“孙孙,——奶奶在这!”阎敬顺着应声,蹬住崖头,扯住树梢,下到了沟底。奶孙儿俩一见面,抱头痛哭。阎敬把馍拿出来给奶奶吃,又捧来山泉水给奶奶喝,最后他扶着奶奶上崖。阎敬的行动感动了当地的山神和土地,他们也都在暗中搀扶着他们上崖。到了崖上,阎敬看到荆笆还在,就让奶奶坐上去往家拉,众神见他年纪幼小身单力薄,就在暗中帮着他拉。

阎俊回到家里,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对他媳妇田氏说了说,田氏高兴极了。两口子就说着笑着欢欢乐乐地包起了饺子来。俩人正忙着,阎敬拉着奶奶到了大门口。阎敬扶着奶奶坐在石阶上,就背着荆笆走到了院内,把荆笆挂在了房檐下。阎俊、田氏看到荆笆,心里很害怕,心想可能是儿子又把老不死的拉回来了,急忙问阎敬:“你把荆笆挂到那儿做啥?”阎敬说:“我把它保存好。你们嫌奶奶老,把她拉上山喂狼虫虎豹,你们再过三十年也会老,到那时候不会做家务活儿了,没用处了,光会吃闲饭,养活你们怪费事,我也用这荆笆把你们拉出去,推到那更高更高的山崖下!”阎俊、田氏听到这儿,吓得直打冷颤。急忙问:“你奶奶现在在哪?”阎敬说:“在门外!”两口子赶快到母亲面前跪下,苦苦哀求,连赔不是,保证以后好好孝敬老人。

至今,在九龙山北坡,还有一绺草根在上,叶子顺着坡势往下长。传说,这就是阎敬拉奶奶下山时留下的印儿。

 

流传地区:栾川潭头

讲述者:王凤梧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