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人,平时不懂诗书,不通礼义,却爱装斯文。一天,他去集上闲逛,到了午时,肚里饿了,走进一个饭铺里。可他叫不来菜名。问别人又怕失身份,便暗暗听旁人说什么,好照着葫芦画瓢。
说来也巧,旁边有两个先生模样的人,正在那里谈论和点菜,说起话来文文雅雅的,与众不同。他听了一阵,记下了“贵庚”“令尊”两个词。这时堂倌过来问道:“客人要吃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贵庚!”那堂倌打量了他一会,又问:“还要些什么?”他又答:“令尊!”那堂倌见他说的不对路,又问了一句:“还有吗?”他一听慌了,因为他只记下这两个词,便吭吭吃吃地说:“没……没有了。”
堂倌见他这副样子,便端了一些酒菜,摆在他的面前。他一见饭菜,顾不得再斯文,三扒两扒就把饭菜吃光了。吃罢饭,堂倌便向他报帐:“贵庚八十,令尊三十,你付钱吧!”他就连忙朝身上摸钱。可是,身上都摸遍了,只有四十文钱。堂倌见他饭钱不够,便朝对面的当铺指了指道:“我们不欠帐,你拿件衣裳去当几个钱,再来结帐吧!”他没法,只好将自己的棉袄脱下来当了钱。他为了记住当铺的地址好往回赎,便有意朝当铺的门面上多看了一眼。他看见当铺的屋檐上挂了一串辫子蒜,便暗暗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他带了钱去当铺赎棉袄。谁知,绕了老半天,也没有看见挂蒜的地方,急得他满头大汗。有位老头儿见他那副着急的样子,便问:“客人要找哪里?”他答道:“我要找……找挂蒜……”老头儿一听,微笑着说:“客人,你记错了吧,你大概是要找算卦的吧?”他胡乱地点了点头。老头儿朝前指了指道:“从这儿往北拐,小巷口便是。”
这人便照着老头儿指的,找到了一个算卦摊子。他不明白当铺怎么变成了摊子,便走了过去。那算卦先生一看,以为他是来算卦的。便问:“贵庚?”这人一听,忽然想起堂倌向他要的价钱,连忙答道:“八十。”算卦先生一愣,心想:他大概是说他父亲的年岁吧。便又问道:“令尊?”他又答:“三十。”算卦先生更觉得奇怪了,又问了一句:“你是属什么的?”他答道:“我是赎棉袄的。”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