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牛犁山
栾川县境清河流经叫河时,被一座石山挡住了去路。急得它呜呜乱叫,所以,人称这个地方叫叫河。尽管它再吼叫,还是流不过去,无奈在此汇成了个深潭,又来了个大转弯,才从这深潭的后沟爬了出去。它淹没了良田,阻碍了交通,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在石山的外边,住着一家姓吴的人家,有一天半夜,当全家人都在熟睡的时候,有一个白胡子老汉来到了吴家,走到当家吴老汉的窗下喊道:“吴大哥,吴大哥,借一借您的牛犁一下山口吧?”吴老汉也迷迷糊糊地答应了。第二天早上天快明时,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他从梦中惊醒,急忙跑到山口一看,横拦叫河的石山开了,大水冲山而出,水过之处,像用犁犁过的一样。他回忆起梦中借牛之事,便急忙到牛棚里去看牛,只见一犋大腱牛,累得通身出水,卧倒在地,呼呼直喘。从此,这条清河就直出石山,疏通了河道。把原先的河道改成了良田,交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善了。他们把这清河盘旋的地方叫“犁水潭”,把横跨在石山阙口上的石拱桥叫“犁水桥”。为了纪念那个借牛犁山的白胡子老汉,人们就在桥畔盖了一座“犁水庙”,供奉着这位“犁水爷爷”。
吓死县官
犁水桥到了清朝嘉庆年间,当地群众广募四方,经过一年的辛苦,把木桥改建成为石拱桥。桥上安装了石栏杆。不仅交通方便,而且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峡。当你一走出叫河街,便可看见一座石拱桥横跨于两山之间,清河水从大潭中溢出,缓缓流过。桥畔的犁水庙,从阙口中露出半角,傍山而立。庙前数株古松,高插云天。当你沿着边坡的石路,走上犁水桥时,便可看见犁水潭的全貌清河水从石崖上直泻而下,形成一个瀑布,水声怒吼,银花飞溅,瀑布下面的群山环抱中,冲出一个大水潭,绿水滢滢,深不见底。
从前,这个地方属卢氏县管辖。有个卢氏县的县官来这里视察。他麻木不仁,对这样一个神仙洞府般的胜地,却偏偏看不上眼儿。他站在犁水桥上一看,不耐烦地说:“人都说犁水桥上景致可观,看来是井底下蛤蟆——没见过大天大地,这有什么看头儿。”他这么一说,犁水潭的水面上顿时浮出一对金鸭子,呱呱一叫,展翅戏水。那县官一看,仍无动于衷地说:“这有什么景人的。”说罢又从潭内飞出一对金鹅,翩翩起舞。那县官仍不感兴趣地说:“不景,不景。”谁知话刚落音,只听潭内“呼噜”一声,伸出簸箕般一只毛茸茸的大手来,直向那县官抓去,县官顿时吓死在犁水桥上。直到如今,犁水桥畔的瓦窑坡上,还横着一丘荒坟,据说就是那位县官的“归宿”。
斩断龙头
在很早以前,犁水潭入口处的石峡,比现在还高得多,像一个龙头一样的仰竖着。出口处的石峡,却像一条龙尾似的在摆动着。这条龙,正好是头朝三川,尾向叫河。当时群众说这条龙是“吃三川,屙叫河”,把三川一带的人们都“吃穷”了,把叫河一带的人们都“屙富”了。所以三川一带的人们都是穷光蛋,而叫河一带却出些大财主,后来,三川一带的穷人很恼恨叫河一带的大财主,就聚集起来,趁着冬天龙还未抬头的时候,黑夜间一齐动手,把这个龙头斩断了。叫河一带的大财主,风水被斩断了,也就渐渐的穷了起来。因此,现在犁水潭的入口处的石峡就比以前低得多了。
流传地区:栾川叫河、三川
讲述者:贾翰如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