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命运的小鸟-小故事大道理
抓住命运的小鸟她一直想当梦寐以求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陌生人也愿意亲近她并和她交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
“世人畏淫如虎,得道者视淫为宝”,这句看似惊世骇俗的话语,打破了千百年来人们对 “淫念” 的固有认知 —— 在多数人心中,淫念被贴上肮脏、堕落的标签,是必须压制的欲海深渊;但在某些古老佛学法脉中,它却藏着 “一念转处,淫成菩提” 的终极智慧,而菩提,正是佛教中觉悟与解脱的象征。
一、戒律与 “宝说” 的反差:佛学中的深层辩证
佛教对 “淫” 的戒律素来严苛,《梵网经》中明确开示 “淫心不断,尘不可出”,意为若心中仍有淫欲之念,便无法超越生死轮回、得证清净佛果。无论是比丘戒、沙弥戒还是菩萨戒,“断淫” 几乎都是所有戒条的共同起点,也正因如此,“得道者视淫为宝” 的说法更显颠覆。
这一说法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终南古寺的一则传说:一位闭关六十年的高僧出关讲法,面对百余弟子直言 “世人畏淫如虎,得道者视淫为宝。何以为宝?一念转处,淫成菩提”,满堂僧众无不震惊。这并非疯言疯语,而是源于佛学对 “念头” 的深层认知 ——《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所言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揭示了欲念、贪婪、佛性、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佛性从不拒绝任何念头的出现;真正的修行,不在压抑念头,而在观照念头的本质。
二、终南老僧开示:拆解 “淫成菩提” 的核心逻辑
为解开弟子们的疑惑,终南老僧通过与弟子的对话,层层剖析 “淫为宝” 的真相,更点明了对待欲念的三种方式与 “关照” 的修行法门。
1. 欲念本身无善无恶
有弟子问:“淫欲乃诸恶之首,如何能称之为宝?” 老僧反问道:“淫欲从何处来?与心是一还是二?” 弟子们思索后顿悟 —— 淫欲从心生,心本清净,欲念不过是心中的 “影子”,本身不会伤害任何人,既非善也非恶;世人畏淫如虎,多是将 “念头” 与 “行为” 混为一谈,一有欲念便惊慌压制,而恐惧反而给了欲念更强的力量,如同 “越怕鬼,鬼影越多”。
2. 三种对待欲念的方式
老僧以 “水面波浪” 为喻,点出凡夫、外道与修行者的根本区别:
凡夫:压制—— 见波浪便用手强按,结果波浪越按越大,手松后反弹更猛;对应到欲念,便是强行压抑,反而让欲念在心底暗流汹涌,终有失控之日。
外道:纵欲—— 顺着波浪漂流,最终被冲往未知之处,彻底失控;即放任欲念,沉沦于欲望之中,迷失自性。
修行者:关照—— 站在岸边看波浪起落,知晓波浪存在,却不被波浪牵动;也就是对欲念 “不压制、不顺从”,只清清楚楚地观照它的来去。
3. “关照” 的三重境界
老僧进一步阐释 “关照” 的进阶之路,更引出《金刚经》中的核心修诀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一重:观念头来去—— 仅看着欲念升起、灭去,不随它走也不压制它,这一步已超越多数修行者。
第二重:探念头本源—— 追问欲念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清欲念 “无实体、刹那生灭” 的空性本质,更借由欲念探寻 “能生念头的心”;正如老僧所言,“念头越强,越容易看清它的来处,就像夜越黑,越容易看到星光”。
第三重:无所住而生心——“无所住” 是不执着于欲、净、善、恶,“而生其心” 是让清净之心自然升起,如 “莲花不着水,日月不住空”;这不是灭除欲念,而是 “于念起处不执、不发,任它来去,了然如梦”。
三、修行实践:从 “知理” 到 “践行” 的落地法门
佛法若不能落地,便成纸上谈兵。视频中不仅阐释 “淫成菩提” 的道理,更给出了面对欲望时的具体练习方法,同时提醒了常见的错误用法。
1. 三种实用观照方法
起念当下三问:每当欲念泛起,保持旁观姿态问自己 ——“这个念头从哪里来(画面、情绪还是空虚)?”“这个念头会去向哪里(持续不散还是如泡沫灭去)?”“是谁在看这个念头?我又是谁?”;这三问不是解剖,而是直指本心,能让念头失去控制情绪的力量。
欲念最烈时调身调息:当欲念强烈到难控时,先调整呼吸(慢、深、不急促),将注意力从念头移回呼吸的出入,待心神稳定后,再用 “三问” 继续关照;这是暂时夺回主动权,而非逃避。
每日念关公课五分钟:主动在安静环境中勾起轻微欲念画面,观它起、强、散,不跟随也不阻止;每日练习能逐渐削弱念头的控制力,增强自我主导感。
2. 三大错误用法提醒
不强行压制欲望,避免反弹更烈;
不假装清净,表面平静而内心躁动会生出更深执念;
不以佛法为纵欲借口,佛法是 “救赎” 而非 “放任”,核心是在妄念中觉醒。
四、顿悟案例:从 “观心” 到 “见性” 的真实印证
视频中以僧人 “诚心”(文中部分表述为 “长信”,应为表述统一)的修行经历,印证了 “淫成菩提” 的可行性:
诚心在山林打坐时,面对樵夫 “是否饿” 的疑问,答道 “饿时吃饭,困时睡觉,念起观心,念若无痕”,更点出樵夫 “砍柴时忘了自己,只专注当下” 的状态,正是 “无所住” 的修行;
数年后果,一位衣着华丽的女施主礼佛时屡屡投以深意,诚心察觉内心微澜,却 “如镜观心,如水照月”,最终悟得 “欲起而不动,如风吹不破石;念生而不知,如空中化彩云”,真正见得自性清明。
诚心的顿悟,恰是 “淫成菩提” 的最好注解 —— 不是淫欲变成了菩提,而是通过观照淫欲,见到了本自具足的菩提心;在妄念最炽之处观清心性本体,于苦海波涛之中见自性清明。
五、终极启示:“宝” 不在淫欲,而在 “转念之心”
视频结尾点明核心:“淫不是宝,转念的那颗心才是宝”。真正的觉悟,不是永远没有杂念,而是在最难的时候不迷失自己;不是靠压住妄念成佛,而是靠看透它而获得自由。
《金刚经》云 “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句话正是说给所有在情欲中挣扎、被念头折磨的人。一念生灭,但那个 “看着一切的觉” 若能觉醒,便是行走在红尘中的佛。正如视频中所言:“你不需要逃离红尘,你需要的是在红尘中心不染尘;你不需要斩断念头,你需要的是在念头中看清本心。”
愿每一个人都能 “不怕念起,只愿觉念生”,在最喧嚣处守住宁静,在最迷乱时找到明灯,终得 “一念转处,明心见性”。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