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
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
人生就如同一锅粥,唯有慢火细熬,才能煮出最极致的滋味。熬过撕心裂肺,就能磨砺出更坚韧的心性;翻过悬崖峭壁,就能欣赏到更壮阔的风景。
01
悲伤时,不言
有句话这样说的:“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当你真正明白了生活,便学会了沉默。
自媒体作者@谷小满说过一个故事。一次班级聚会,毕业后就做了公务员的敏茹,大倒苦水,说自己最近状态很不好。经常加班,很长时间都没休过假,身体和精力都到了一个承受极限的边缘。原以为自己的倾诉,会得到同学的安慰,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冷嘲热讽。
“这么体面的工作还抱怨,也太不知足了吧?”
“要不然咱俩交换一下工作,我保证比你撑得住。”
从那以后,敏茹再也没有在同学群里说过话,也没有在朋友圈里抱怨过。所谓成长,就是一个按下静音键的过程。哪怕刚在工作中受尽委屈,下一秒也要把哭声调成静音;
哪怕生活早已一地鸡毛,人前也要波澜不惊;哪怕人生再难,也要独自熬过所有的无助和酸楚。作家路内说:“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几口吃不下的隔夜冷饭,必须得咽下去。”生活是自己过出来的,没有人能够替你去承受。你能做的,就是隐藏心事,一边咬牙挣扎,一边负重前行。
02
孤独时,忍耐
马尔克斯曾在书里写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人的一生,总是越往前走,越孤独寂寞。朋友刚参加工作那会,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工作生活很孤单。
下了班一个人回到出租屋里,没人说话,没人吃饭。她说过一句话让我很心疼:“感觉自己像个孤儿。”为了不让自己显得那么孤单可怜,她也曾尝试过去融入不合适的圈子,最后弄得自己满身疲惫。人似乎都害怕孤独,但孤独却一辈子如影随形。
既然孤独是一种常态,那么不如学着去忍耐,去享受。正如《百年孤独》里说:“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熬过孤独,就是美好。
哪怕以后的日子没有人陪,也能将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03
低谷时,蓄能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说低谷期是最好的增值期?
有个回答让人印象深刻:“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低谷期和高峰期,只不过有些人的低谷期短一些,有些人的低谷期长一些。低谷期长一些,未必就是坏事,在低谷期积累得越多,在高峰期所能达到的高度就越高。
我们看到有些人年少成名,却后劲不足。而有些人则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一旦成功,名震四海。”就像那个广为人知的“竹子定律”一样:竹子,前4年,仅仅长了3厘米。
但从第5年开始,仅用6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因为,竹子把所有的努力都用在了伸展地下根系上。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熬过那三厘米?
有些人之所以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因为他们在陷入低谷之时,在机遇来临之前,比别人多坚持了一会。
《菜根谭》中说:“伏久者,飞必高。”熬,看似很苦,实际上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沉淀。如果你能在低谷中再撑一撑,在绝望里再熬一熬,命运也许就会截然不同。
你有多能熬,就有多出众。毕竟,所谓深渊,下去,也是鹏程万里。
03
无助时,自渡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游历各国,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人赏识。他曾向秦王连上十书,都被弃如敝履。于是苏秦没地方可去,只能潦倒回家。
谁曾想,在他最穷困潦倒之际,连亲人都弃他而不顾。妻子不下织机,嫂嫂不给他饭食,父母不与他说话。但苏秦并没有抱怨,因为他深知: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自己扛过所有的人情冷暖。
他翻出姜太公写的《阴符经》,挑灯苦读,精研纵横术。读到深夜想睡觉时,他便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鲜血甚至流到了脚踝。
一年过后,苏秦再次闯荡,最终游说六国,合纵成功,身挂六国相印。
真正成熟的人,最应该失去的,是对别人的指望。再难的路,也要自己走;再苦的人生,也得自己渡。当你独自扛过所有黑暗之后,会发现你曾经以为的苦难,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就像《第七天》里说那样:
“无论多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如时光的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
很赞同一句话:“其实,想要过好一生没有什么技巧,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地熬。”
熬,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日子太苦,就用勤奋与拼搏,熬出甜味;生活太淡,就用积累与沉淀,熬出香味。
当你熬过去了,就会发现生活的考验,往往是命运的另一种成全。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