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栾川璩文献的小说《进城》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内玉 14

孙玉玲终于可以完成她多年的心愿了,她为她乡下的父亲找到了他来城里居住的理由,即为他找到了一份工作。

她和父亲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山区,后来她大学毕业了,成家在城里了,于是也就离开了她贫瘠的家乡。

他父亲也很迷恋城市,希望有机会也到城里生活。

他从没有向任何人直接表达过这样的心愿;但,这怎么能瞒过细心的女儿呢?

女儿多次表示要他到城里来,想永远服侍他;并且他已经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丈夫。丈夫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他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而母亲又在离这里远隔千里的另外一个城市的哥哥那里。他听了玉玲的意见,也欣然同意。

可要强的父亲却不肯这么做,他怎么能委身女儿呢?一方面他虽已年近六旬,但身体非常好;另一方面自己又不是没有儿子,女儿的想法是断然不能接受的。

父亲不肯来,女儿当然不能强求,但她却想出了变相的方法——在城里为父亲找到了一份工作,即为人当兼职会计。这份工作正适合父亲。父亲年轻时就是本地有名的会计,现在女儿把这个想法向他一提,他当然很高兴。但回过头来再问他到城里的住处,女儿说,就在自己的对门。

这是真的,对门的那一家人最近又盖了房子,全家都搬到新居了。这个地方是两室一厅。经协商,每月二百元,房租也不高。父亲知道是这种情况,更是急着要搬过来。

说要搬过来,其实是很容易的事。刚开始,老人本想带点什么日常用品过来,可女儿却说不用这样。

“爸,什么也不用带的,那边什么也不缺。”

“总得带些厨房的东西吧?”父亲说。

“您到那里一看就明白了,”女儿说。

“好吧,”父亲说,“这次去,可以先看看,若缺什么,再回来拿,反正现在有车,来去也方便。”

“就是嘛,”女儿接过来说。

也就五个多小时吧,他们就到城里来了。

看到繁华的城市,父亲非常激动:“城里人可真是有福呀!”

“爸,您若愿意,您今后就是城里人了。”

还是养女儿好呀,”父亲由衷地说。

“爸,我想永远服侍您,”玉玲真情地看着父亲。

父亲感动地点点头。

不一会儿,便到家了。他们住在二楼。玉玲把房门打开,父亲看着室内刚装修不久的墙壁与天花板,感叹地说:“变化很大呀,上次来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家乡也有很大的变化,只是您常在乡下,不觉得罢了,”玉玲说。

我能觉得的,这些年到处都变得很快,我们村也一样,农民种地不交税,还有补贴;村里的烂泥路都硬化了;家家户户都盖了小洋楼,有些还买了电脑。”

您也会有的,”玉玲纯真地看着父亲。

“不行了,”父亲怅慨地说,“爸老了,学不会那东西了,那是高科技呀!”

谁说学不会,”玉玲瞪大着眼睛对父亲说,“城里有很多老年人学电脑呢!您虽然年岁稍大了点,但您那么有文化,身体又这么好,还怕学不会吗?”

“我是没什么信心呀!”

“不会的,爸爸,我会跟您说的。”

“先不谈这个,先说说给我寻的工作吧。”

“我给您寻的是一家搞乳制品的私人企业,您把他的会计接过来,可以在家搞,每月一千五。不会太忙的,以您的水平,每月干不了二十天就完了。”

“有这事儿?”父亲半信半疑地问。

“女儿还会骗您吗?”

“好哇,就先试试吧。”

“不用试,一定行——咱先去看看您的住房吧。”

他们进到房间,只见这里沙发、桌椅、床褥、空调、电脑等等一应俱全,厨房里还有齐全的厨具。

她本来想让父亲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但因为自己还得上夜班,生活很无规律;丈夫搞公安,更不能指望;再说,就算没有这些问题,父亲也不想委身于女儿,这,他已经表示过了。为了让父亲心情愉快,就只能这样了。

“不过,当父亲看见电脑时,有些不悦地说:“买这东西干啥?我又不会用。”

“爸,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不会可以学嘛。”

“这是高科技,是那么容易学的吗?”

“电视也是高科技,您不是也会用吗?”

电视怎么可以跟电脑比呢?”父亲不解地问道。

越是高科技的东西就越容易用,要是都做得让人学不会,谁还会去买?再说,所谓高科技,是指研发人员,可不是在咱用户这边,”女儿解释道。

“你说的是真的吗?”父亲半信半疑。

“是真的呀,爸。”

“要是这样,就先放在这里吧。”

很快,她就让父亲和厂家碰面了。

父亲的素质很高,不久,就了解了他们的业务。对于这方面的事,父亲没觉得有什么障碍,干得很顺利。对于父亲的表现,公司的赵经理也很满意,他夸父亲是“宝刀不老,雄风犹在”。

就这样,干了一个月。

发工资那天,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特意去酒店请女儿女婿们快快乐乐地吃了顿丰盛的午餐。

父亲做他的工作,当然是用他所熟悉的老方法了;可玉玲想到的,却是要让他在电脑上操作。她于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但他的畏难情绪很严重,说什么也不肯学。玉玲是孝顺女儿,当然不想让父亲生气;人家不想学,也就不好勉强。她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跟父亲说。

她一方面给父亲装了网线,让他学着上网;一方面循循善诱,等等时机。

在电脑——这个小小的窗口,父亲看到了缤纷的大千世界。而且,他不管有什么问题,只要用电脑,就一准解决。

随着与电脑更多的接触,他就渐渐地对这个现代化工具产生了兴趣;后来竟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玉玲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又对他谈起了用电脑做会计工作的事。父亲这个时候竟然是迫不及待地想学会它,要玉玲快点给他说。玉玲在这方面也不外行,就一点一滴地教着。毕竟是年龄和经历的不同,父亲学起来确有难度;但父亲是个很有毅力的人,不久,就把这些东西掌握了。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熟练,用起来效率还不是特别地高;但时间不长,就对它熟悉了起来。这个时候,电脑的优越性就发挥了出来,他原来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三四天就完成了。

自从他学会了用电脑,激动得不得了,仿佛自己又年轻了20岁,连刷牙时鼻子里也哼着小曲儿。

不光工作上行,还在女儿的指导下,成了上网高手;他申请了电子邮箱,后来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打字比较难,玉玲给买了汉王写字板,父亲非常高兴。

不过,细心的女儿仍然看出了父亲的愁结。自从四年前母亲去世以后,父亲就没有真正高兴过。要是再给爸爸找个妈妈……

想到这里,决定一试,她仍然想从网上入手。她给他申请了QQ,让父亲学习上网聊天,甚至有时候用父亲的Q号帮着找合适的聊天对象。

父亲进一步喜欢网络了,进一步爱上电脑了,进一步沉迷聊天了。

玉玲暗暗高兴。

可是,父亲有一个时期,却经常不在电脑跟前坐,而是很有规律地不知到什么地方去。

爸,这几天您不在家上网,到哪里去了?”女儿温和地问。

出去……散散心,随便……走走,唉……唉对,随便走走,随便走走。”玉玲见父亲语无伦次的样子,感到其中定有蹊跷。

有一天还是这样,父亲又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而这天她也恰好休息,于是悄悄地跟在了父亲的身后,想看看他到底想上哪儿去了。

顺着父亲走的路,他来到了休闲区的一个假山后。他坐在了这里的一个石桌前,象是在等谁。过了十分钟,并不见有人来,只见父亲拿起手机低着嗓子要了起来:“喂,咋不见过来?……好好,我早到了……,行行。”父亲的脸上荡起了开心的笑容。

不大一会儿,有一个五十来见的妇女走了过来——这不是王阿姨吗?只见她轻轻地来到父亲的身边,和父亲打招呼,并在父亲身边坐了下来。

他们怎么?哦……我想起来了,他们一定是——在网上认识的,可也太巧了,竟然……若王阿姨能和爸爸这么这么……爸爸也就可以……”想着想着,她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半年后,他们这里举办了简洁而喜庆的活动;父亲的身边又多了一位贤内助。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