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梁艳青的读后感《推拿人生》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内玉 13

推拿顾名思义是按摩,按摩美其名曰推拿。一说推拿,便感觉高大上了,层次感高度契合。每一个毛孔,每一寸肌肤,每一根血管,每一次脉搏,每一缕呼吸,都蕴含了科学哲理和有趣的灵魂。

推拿,就是按摩师运用手上力量直白地给客人按摩,起到舒筋活血养心舒骨的功效。就像作者的描写,直白,真实,毫不做作,毫不夸张。真实的让人害羞,惊诧,害怕,担忧,紧张,恐慌,却又能长长舒一口气,转而释怀,放松,愉悦。

《推拿》不论写人物还是讲故事,摆道理,都是那样贴近生活,以不一样的姿态和哲思教育每一个人。作者总能深入浅出,从生活中获得珍贵的真谛,又以精致的文字抛给读者慢研细品。你认同也罢,不买账也好,生活真的是这样,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了我们盲人的生活状态,正常人又何尝不是呢?书中总用正常人与各位主人公展开对比、延伸。盲人具有的,健全人都拥有,盲人不具备的,健全人也拥有。“当盲人们浩浩荡荡的扑向健全人的社会的时候,他们脚下永远有两块石头,一块是自己的“心眼”,一块是别人的“眼睛”。他们只能摸着石头,步履维艰。”先天的盲人和后天的盲人也不一样。“后天的盲人大多过分焦躁,等他安静下来的时候,其实已经很绝望了,始终给人以精疲力竭的印象。”

常人用眼睛看世界,感受生活,盲人用耳朵听世界,感受生活。然而,要想对生活有最真实最深刻最全面的认识,还是要用心去感受。

好的语言文字,真的给人一种灵魂附体的感觉。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疯魔,被文字驾驭,还是主宰文字;悲痛,被文字绑架,还是解读文字密码;欢喜,被文字感染,还是沉浸于文字;鼓舞,被文字震撼,还是拿捏到位的体验感……哪一种感觉都表达不清什么叫神魔附体,只有真实案例来诠释注解才能浅显读懂吧。

《推拿》将每一个独立的人物作为一个小标题。看似独立,实则又串联着全书,每一个小人物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既是丰富多彩的个体,又都是推拿生活里鲜活有趣的独立灵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在别人的生活中荡起波澜。推着自己的日子,拿着别人的心,推拿的不仅是人,也推拿着生活。小小的推拿圈,爆发出了大精彩。

人生海海,盲圈茫茫。不管是先天的盲,还是由健全人变成残疾的推拿师,每一个人都有难以启齿的痛苦,他们是生活中最无奈柔弱的生物,他们绝望,他们苟活,他们善待人间,他们互相温暖,他们用尽余生的每一天去努力生活,他们追求心中的梦想,他们也无比热爱余生。然而他们毕竟是弱势群体,毕竟要承受很多人间疾苦,能活着,已是不易。生活啊,就是生硬地活着,别无例外。尊重每一个弱小的生命,敬佩每一个生命绽放出来的色彩,这是生活所期待的样子。

生活可以单调,单调的像盲人眼睛里的色彩,生活也可以繁复,繁复地演绎着多彩的人生。无论单一,还是复杂,都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张爱玲说:生活就是一袭华美的长袍,爬满蚤子。眼前的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一段真实的生活,换个角度,都是诗和远方。它们让你成长,让你茁壮。作者将生活剥离,又将其还原给生活。字字珠玑,娓娓道来的时候,又抛出很多哲性思考,给人畅快又欲罢不能的感觉。

最吸引我的不是盲人的爱情,也不是盲人的生活和盲人的工作,而是作者通过盲人的生活,感情和工作,给予了读者正确的解读和认识,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对生活,情感,工作的思考和诠释呢。

一个人能将人物分析的如此透彻淋漓;将故事讲得平淡却充满想象和画面感;将思想高度和哲性思考集中统一又能更上一层楼,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的不只是形式、故事、情感,还有生活的种种、社会现象、情感、甚至是高于生活的总结和敬献,最多的感觉应该是给读者心中留下什么,什么让人深刻难忘,让读者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让读者联系自己周身的各种影子,每读一句都能高度共鸣,甚至能升华出相似的灵魂和更高的理解见地。

读着读着,泪流满面;读着读着,嬉笑怒骂;读着读着,深沉冥思;读着读着,成了自己的故事。

世间的所有生活都似是千篇一律的,或许呈现的生活态式不同,至少性质是一样的。正常人如此,盲人也如此。面对友情,爱情,亲情,都需要放在天平上称一称,还需要尊重内心。这样,天平难免要失衡。生活就是这样被组构成了,它像一张网,网上布满各种忧伤、悲戚、痛苦、失落、无尽的折磨,它们时常是黑压压一片。偶尔有的欢乐和幸福像极珍贵的宝石,被神奇地镶嵌在那样恐怖的网上,点缀了生活,才使它不那么庄严肃穆,貌似对谁都不近人情。

生活啊,就是这么奇妙,它喜欢牵制你,喜欢摆布你,喜欢捉弄你,喜欢看你笑了又哭,喜欢让你痴傻疯魔,喜欢让你忠于它,不可以跳出它为你设定的圈圈。这就是生活啊!有多少语言可以表达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想,用极一生,也琢磨不出生活带给你的真正的法则。

此外,人世间模式化的情感,能借助文字产生出超强的感染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推拿》却推拿的恰到好处。若不是作者深刻体会,走进生活,将生活拿捏摆布得到位,又怎能写出如此精准、有趣、动人的文字!

文中也提到了童年。谁没有童年,不过是各显纷呈罢了。有的绚丽,有的灰暗。

童年遭受过痛苦烙印的孩子,无不期盼长大,小小的年纪承受很多,长大就会草率地对自己自作主张,要求很少,只要一个温暖。可是,孩子,生活哪里是只有温暖就够一辈子的。小时候自卑没底气,长大以后外表再坚强,内心仍然是脆弱、无助、彷徨的。盲人孩子的童年,是各种滋味交替的童年。就像小孔,童年的阴影直接影响到她的人生,甚至命运,她不敢和金嫣比,金嫣对自己的生活多有把握。然而,再有把握的人生,一旦投影另一个人的生活中,再也难以主宰自己了。其实童年的遭遇和成长经历,让长大以后的余生一直被钳制着,捆绑着,永远存在最初的形态中,想要挣脱这张大网,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生活中生活,自我调剂是一门艺术。我选择读书。

读一本好书,胜似灵魂摆渡。走进去,走出来,都是自己—更高更好的自己。

《推拿》就是这么一本好书,它推拿着我的每一个穴位,疏通着我每一根经络,它给我孤独迷茫的灵魂带来慰籍。

书中每一段文字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你不妨跟着我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文字的魅力,猜猜文字背后的故事,沉淀你自己的生活,思考是否与之不谋而合。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