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下套 余显斌 那年程豫到徐沟任县令 当时是咸丰年间天下扰攘(小小说)

来源:小小说精选 发布:孙玉 113

下套

余显斌

那年,程豫到徐沟任县令。当时,是咸丰年间,天下扰攘,犹如烧开锅的水,咕咕嘟嘟的,没有一刻安宁。不过,徐沟很安静,如世外桃源一般。因为,这儿没有兵事,很少匪患。程豫很高兴,就骑着一匹骡子,离开老家高坝镇,踢踢踏踏来到那儿,眼睛顿时瞪大了。

整个徐沟,也是一片乱象。

最显眼的还是城墙,竟然被水冲毁了大半,扔在那儿。前任知县交接完离开时,一抱拳对他:“仁兄,没银子,这城墙就晾在这儿吧,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说完,挥手离开。

程豫站了一会儿,摇头苦笑。他想,得赶快修缮城墙。他想,过去和现在没兵灾,不等于以后没有。

可是,府库没银子,穷得叮当响。无奈,他只有募捐。差役将锣敲得哐哐的,召集乡民。程豫溅着唾沫星子告诉大家,不修城,有了匪事,那可就危险了,到时躲都没地方躲,可惨死了。

讲完道理,开始募捐。十天下来,募得的银子,还差一半。可是,工程还得开工啊。

这天,徐沟县城“昌盛茶馆”里,茶客议论纷纷。有的说,听说程县令准备将修城任务承包出去,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啊。有的说,谁能承包。旁边的人一努嘴,不是万家还能是谁啊?

老万家,儿子在朝廷做侍郎,和皇帝咸丰都能攀得上话的。因此,过去徐沟有什么大的工程,都由万老爷子承包了,让人去做,自己从中捞好处。至于别人,哪儿凉快到哪儿待着去。这次也一样。

万老爷子进了县衙,坐下,一杯茶后说明来意。程豫拿着茶杯,轻轻吹去上面的茶梗,喝上一口,闭着眼嘿嘿地笑。万老爷子一看,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嘿嘿一笑,从袖内拿出五千两一张的银票交给程豫道:“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程豫接过,双眼眯在一块儿,当天拍板,工程由万老爷子承包。所有徐沟人听了,都白着眼。

工程,正式上马。至于短缺的钱,程豫告诉万老爷子,万家先垫上,城墙修建好,自己马上摊派收款。万老爷子听了连连道:“要得,要得,不过我是要利息的。”

程豫也笑着道:“要得,要得,利息分文不少。”

可是,城墙修好,程豫就闭嘴不提钱的事了。万老爷子很火,翘着胡须,准备去县衙索要。这时,家人来报,万侍郎派出信使,从京城赶来,有信送上。万老爷子让信使进来,接了信件打开。万侍郎在信里道,几天前,徐沟知县程豫,专门写了折子,托地方大员上交朝廷,夸万侍郎人在京城,造福桑梓,自愿让老父捐款修建垮塌城墙,竟占总数一半,实为我大清官员的楷模。皇帝接到奏折,十分高兴,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表扬了万侍郎。

信使叮嘱,自己离京,万侍郎反复叮嘱,修城的款子万不可要,否则就是欺君。

万老爷子听了,呆坐那儿,许久哀叹:“这个程豫啊,给我做下套子,我一生积蓄全垫上啦。”信使忙劝,算了,就算给侍郎爷买个清白官声吧。

可是,万老爷子心有不甘,他想,修建城墙的钱就算了,可是,我贿败的五千两银票,我得要回来。于是,他坐了一顶轿子,忽闪忽闪到了县衙程豫笑呵呵迎接,听罢来意,让差役拿了一本当地富商捐款册子,打开一页第一人就是万老爷子的名字,除捐款修建一半城墙外,还另捐五千银票。

万老爷子一抱拳,一声不吭地走了。

不久,真有盗匪来攻,面对坚城,办法用尽,也没进城,最终灰溜开。万老爷子第一个组织人,送了一块匾给程豫,上书“心平似水,烛神”。

至于自己上套,他捋着胡须道:“值!”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