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承千史 金铸匠心2025年河南省金石传拓职业技能竞赛暨作品展

来源:洛图展
发布/作者:Colin
2025-10-21
热度:10
史鉴

石承千史 金铸匠心2025年河南省金石传拓职业技能竞赛暨作品展

纸张作品之一


传承匠心,拓印未来。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时代背景下,“2025年河南省金石传拓职业技能竞赛作品展”于千年古都洛阳隆重启幕。本次展览以金石传拓技艺为脉络,汇集现代高仿青铜器、青铜器全形拓、文字体系平面拓与画像体系平面拓四大门类,构建出一个多维立体的金石文化展示空间,生动诠释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文字源流,一脉相承。从殷商甲骨文的古朴神秘、西周金文的浑穆庄重,到汉代篆书的严谨婉转、隶书的波磔舒展,再到北魏墓志的雄健峻拔,直至唐代楷书的恢宏气象一展览以颜真卿《大唐中兴颂》集联为收束,系统梳理汉字书体演变脉络,呈现一部可见、可读的文字发展史。

汉篆三碑,金石重光。《袁安碑》《袁敞碑》与《汉中散大夫东莱王廉碑》三碑齐聚,构成汉代篆书艺术的典范体系。袁安、袁敞父子碑刻分藏河南、辽宁,首次并置展出,不仅展现东汉篆书“结构宽博、笔意流畅”的典型风格,更以“父子双碑”形式折射出汉代士族文化与书法传承的独特脉络。《王廉碑》作为罕见的全文篆书碑刻,进一步丰富汉代篆书遗存面貌。三碑聚首,实为汉代金石艺术的重要见证。

熹平遗珍,石脉贯通。以西安碑林《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拓本为核心,结合六十余块小残石集拓与山东《汉熹平残碑》拓本,构建出“石经-残石-碑刻”三位一体的展示序列。西安残石存字众多,体量宏大;小残石如历史碎片,拼缀经典原貌;山东残碑则留有阮元、翁方纲等名家题记,见证金石学脉传承。三者共同勾勒出汉代熹平时期石刻艺术的多元面貌与文化理想。

北魏三志,楷韵初成。《元昭墓志》于仙姬墓志》与《张昱墓志》三方北魏葛志拓本联袂展出,墓主身份显赫,书刻精良,风格各异,共同呈现北魏晚期楷书的高度成熟。其书风或雄健峻拔,或秀雅端庄,真实记录了魏碑向唐楷过渡的关键阶段,堪称“石刻史册”,具有极高的文献与艺术价值。

摩崖巨制,传拓神工。安阳灵泉寺隋代“大住圣窟”摩崖整张拓本,完整呈现窟门两侧那罗延神王与迦毗罗神王像及题记,篇幅宏大、拓制精湛,是传拓技艺与石窟艺术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

器拓相映,古今对话。展览创新采用“一器一拓”的陈列方式,以高仿青铜器与全形拓作品对照展示,展现传统铸造技艺与传拓工艺在当代的双重生命力,推动古今对话与技艺传承。

汉画新拓,薪火相传。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拓本题材丰富,造型生动,与文字系统共同构建出汉代完整的视觉叙事体系。其中多数为参赛学员新作,既体现青年技艺人才的传统功底,也彰显金石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金石传拓技艺的系统梳理与当代诠释,更是对中华文明传承脉络的生动再现。我们愿以此次展览为桥梁,引导观众在墨影拓痕中读懂中国文字的精神、感受金石艺术的魅力,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深厚的河南力量。

上一篇:宋代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下一篇:孙德侠影像:考古专家厦鼐在商都遗址-西亳/1984年 偃师区

你有爱心打赏我有激情创作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微信打赏二维码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凡打赏100元可成为本站金牌会员享受人工服务 人工服务项目若干 可接受私人定制等 咨询15896680811

最近支持 随机显示

用户头像 昵称:开***
¥5.00
用户头像 昵称:匿***
¥1.00
用户头像 昵称:匿***
¥10.00
用户头像 昵称:大***
¥5.00
用户头像 昵称:大***
¥100.00

评论区

已有 0 条评论

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