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香袋歌 (布依族)-民间情歌
十二月香袋歌(布依族)正月香袋绣起头,未曾绣起哥来偷;哥要香袋拿去戴,免得来后结冤仇。二月香袋绣二纱,劝郎外面少贪花;哥若贪花为花死,抛了银钱绝了家。三月香袋绣得好,...
我是朱元璋,大明的开国皇帝,从濠州村口差点饿死的放牛娃,到驱除胡元、定都应天的洪武大帝。我活了七十一岁,拼尽一生为朱家打下江山,可这 “开局一个碗” 的基业,最终却以 “结局一根绳” 收场 —— 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每当想起 “重八” 这个名字,我总忍不住问:难道我大明真逃不过这名字里的谶言?可即便如此,我仍骄傲:我大明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十六帝里纵有奇葩,却没一个软骨头,这铁血风骨,便是我朱家子孙留给华夏的脊梁。
一、开国与传承:我为江山堵窟窿,却难防骨肉相残
我登基那年是 1368 年,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坐上龙椅时,我满脑子想的不是荣华,而是不能让百姓再受我当年的苦,不能让大明重蹈蒙元覆辙。为此,我废千年丞相制防权大欺主,设锦衣卫悬刀震慑贪官,分封诸子守边疆 —— 我以为堵上了所有窟窿,能让嫡长子朱标稳稳接下江山。
朱标是我倾注全部心血的储君,他人厚聪慧、体恤百姓,满朝文武无不信服。我愿做史官笔下的 “暴君”,借胡惟庸案、蓝玉案斩尽开国功臣里的骄兵悍将,只为替他扫清荆棘。可天不遂人愿,1392 年,朱标从陕西视察归来一病不起,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天仿佛都塌了。
太子之位空了,儿子们盯着龙椅,尤其是老四朱棣 —— 他长相、狠劲都跟我一个模子刻出来,镇守北平有功,是块带兵的好料。可我不能选他:嫡长子继承制是祖宗之法,今日立老四,明日老五、老六岂非要提刀来争?1398 年,我闭眼时,把江山交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 这孩子仁厚,像极了他爹。为了他,我几乎杀光能打仗的老将,却忘了:能御外敌的刀,也能对准自家人。
允炆登基后,齐泰、黄子澄那几个书呆子劝他削藩,先拿周王朱橚开刀,又逼得湘王朱柏带妻儿自焚。我看着王府冲天的火光,心如刀绞 —— 这哪里是削藩,分明是逼反藩王!1399 年,朱棣在北平以 “清君侧” 为名起兵,而允炆竟下旨 “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我可怜的孙儿啊,他到死都没懂:龙椅是用鲜血铸就的,不是靠仁义道德能坐稳的。
更荒唐的是,他听信谗言,撤下用兵稳健的耿炳文,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在白沟河被朱棣几万人打得丢盔弃甲,我才明白:我亲手杀光了能保他的将领,最后留给他的竟是个废物。1402 年,朱棣攻入南京,允炆下落不明,我大明的江山,终究落到了老四手里。
二、盛世与危机:硬气帝王多,可蛀虫也在啃江山
朱棣登基后,倒也算不负我朱家血脉。他上马能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下马能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 “天子守国门”,这份杀伐决断,像极了我。可我没料到,后世子孙里,既有扶大厦之将倾的忠臣,也有把江山当儿戏的荒唐君。
朱棣之后,朱高炽、朱瞻基算守成之君,可到了朱祁镇(英宗)这儿,麻烦来了。他年轻气盛要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俘,成了 “瓦剌留学生”。眼看大明要亡,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 —— 他力排南迁之议,立朱祁钰(代宗)为帝,死守北京打退瓦剌,才算保住江山。可朱祁镇被放回来后,竟在 1457 年发动 “夺门之变” 复位,还以 “意欲谋反” 的罪名杀了于谦!我看着于谦的血,心都凉了:他杀的不是于谦,是大明的忠心,从这天起,我大明的根子开始烂了。
好在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宪宗)还算清明,一上台就为于谦平反,重用商辂、项忠等能臣,平定荆襄几十万流民,设郧阳府安置,让国库慢慢鼓了起来。可他一辈子绕不开万贵妃 —— 这个比他大十七岁的女人,在他朝不保夕时不离不弃,这份患难情让他倾尽宠爱,外人不懂,可我懂这份深宫中的暖意。
宪宗之后,朱祐樘(孝宗)开创 “弘治中兴”,十八年勤勉理政,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他的儿子朱厚照(武宗),却是个天生不爱龙椅爱江湖的主。他建豹房、自封 “威武大将军朱寿”,御驾亲征时,王阳明早平了叛乱,他竟要把俘虏放了再演一场 “抓捕戏”。最后他南巡时掉进水里呛坏身子,年纪轻轻就死了,没留下儿子,还把 “弘治中兴” 的家底挥霍一空 —— 我看着他,只剩五味杂陈:这孩子的胆气若在乱世,或许是豪杰,可在太平盛世做皇帝,就是灾难。
三、腐朽与崩塌:从炼丹修道到木匠治国,大明的气数尽了
武宗没儿子,皇位传给了堂弟朱厚熜(嘉靖)。这孩子是朱家子孙里心机最深的一个,刚即位时还算勤勉,可没过几年就沉迷修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我起初以为他是荒唐君,后来才看清:他把国事交给严嵩,纵容这对父子(严嵩、严世蕃)卖官鬻爵、搜刮财富,自己躲在西苑看臣子内斗,坐收渔利。北边俺答汗打到北京城下,军饷早被克扣,他却闻着丹香无动于衷 —— 我当年最恨贪官,可我的子孙竟把贪官当工具,这是何等阴毒的帝王术!
嘉靖死后,朱载坖(穆宗)即位,他宽厚,重用张居正、高拱,开放海禁让民间私人贸易,福建粤港千帆竞发,白银堆满国库。可他懒于看门:市舶司官员、卫所将领上下勾结,十船货只报一船税,甚至有人把铁器、粮食卖给倭寇。他自己扎进酒色里掏空身子,只当了六年皇帝,留下一个看似富庶、实则腐朽的烂摊子。
接下来是万历帝朱翊钧,他十岁登基,有张居正这个千古难遇的好首辅。张居正推行改革,一条鞭法、考成法,硬生生把大明从悬崖边拉回来,史称 “万历中兴”。我在天上看得心花怒放,以为大明有救了。可张居正一死,万历竟全盘推翻改革,还抄了他的家!之后他为了立太子的事跟文官赌气,连续三十年不上朝 —— 就在他躲懒的几十年里,东北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像头饿狼盯着大明,而他还在深宫里做着太平梦。
万历死后,朱常洛(光宗)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暴毙,人称 “一月天子”。他的儿子朱由校(熹宗)更荒唐,是个痴迷木匠的皇帝,把国事全交给太监魏忠贤。魏忠贤陷害忠良,朝堂遍布鹰犬,辽东前线打了胜仗的袁崇焕,就因为得罪他被逼辞官 —— 一个木匠、一个太监,把大明糟蹋得体无完肤。
四、末路与风骨:煤山那根绳,拴住了大明却没拴住气节
熹宗死后,皇位传给了弟弟朱由检(崇祯)。这孩子是我所有子孙里最想当好皇帝的一个:一上台就除了魏忠贤,重新启用袁崇焕,每天天不亮就批奏折,衣服上满是补丁。可他接手的,是个烂透了的空壳子 —— 国库空虚,天灾不断,内有李自成、张献忠流寇四起,外有后金虎视眈眈。
他想做事,却没人可用;他性格多疑,刚愎自用,最后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把夸口 “五年平辽” 的袁崇焕凌迟处死。1644 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我看着这个可怜的子孙在宫里奔走,最后跑到煤山,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也结束了大明。他的遗言是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我心都碎了,可这烂透的大明,就算我附身再造,也无力回天。
但我不恨他,朱由检有咱老朱家的骨气。朱祁镇被俘没低头,崇祯殉国没求饶,十六帝里没一个软骨头。朱棣当年用血写下的祖训 “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刻在了每个朱家子孙的骨血里。元朝是外人当家,清朝也是外人当家,唯有我大明,让汉人挺直腰杆,活出了气节。
我大明或许有过荒唐君、有过贪官、有过内斗,可天塌下来时,总有朱家子孙用脊梁骨顶着。这根铁打的脊梁,撑起的是华夏最后的风骨 —— 即便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我朱元璋,也为这大明,为这风骨,骄傲千年。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