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喜欢从不同女人身上找新鲜 女人喜欢从同一个男人身上找保鲜 这个问题怎么从生理科学角度解读?
小庄:对16个热门爱情问题的科学问答 丁晓洁小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科学松鼠会成员。“果壳阅读”策划主编,著有《爱与性的实验报告》。《新周刊》:男人喜欢从不同女人身上找新鲜,女人喜欢从同一个男人身上找保...
在三国历史中,关羽兵败被俘后未选择自刎,最终惨死于东吴之手,这一结局曾让无数人疑惑。事实上,关羽并非不愿以死明志,核心原因在于: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曹、孙、刘三方势力,都默认 “顶级大将不会轻易被杀” 的战场潜规则,没人预料到这场被俘会走向死亡。
汉末三国的战场上,“抓将换利” 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顶级将领的 “存活价值” 远高于 “处死价值”。就连素来被诟病 “反复无常” 的吕布,都懂得利用这一规则 —— 当年他生擒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后,并未下杀手,而是以此为筹码与曹操谈判,最终换得大批粮草,还迫使曹操暂时退兵。关羽的名气与实力远超夏侯惇,按常理推断,他的 “保命价值” 只会更高,这为他的判断埋下了基础。
从关羽自身的心态来看,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不会死。其一,他早年曾被曹操生擒,彼时曹操不仅未伤他分毫,反而封官赠马、礼遇有加,最后还放任他 “千里走单骑” 回归刘备阵营。这段经历让他深知,像自己这样的 “万人敌”,对任何一方而言都是 “活的比死的更有用”。其二,他身份特殊 —— 既是刘备的结拜二弟,又是蜀汉陆海军的核心统帅,而孙权是刘备的小舅子,从亲戚关系与孙刘联盟的大局出发,他认为孙权绝无理由痛下杀手。因此,关羽被俘后,大概率是盘算着与孙权谈判,或是等待刘备设法营救,压根没往 “死亡” 上想。
再看曹、孙、刘三方的预判,更能印证 “关羽不会死” 的共识。
刘备方:得知关羽丢了荆州、兵败被困时,刘备的第一反应不是 “二弟可能丧命”,而是立刻召集大臣商议 “如何赎回关羽”。在他心中,关羽是无可替代的兄弟与将领 —— 荆州丢了尚可再夺,关羽没了却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即便需要割让几个郡、赔偿大量物资,他也愿意为换回关羽付出代价。
曹操方:曹操听闻关羽与孙权开战,甚至抱着 “坐看笑话” 的心态,在许都静待局势发展。在他看来,孙刘联盟本就脆弱,孙权夺荆州、抓关羽,最多只是与刘备产生领土纠纷,最终双方必然会坐下来谈判 —— 要么刘备拿钱赎人,要么孙权用关羽换好处。无论哪种结果,都能让孙刘互相消耗,自己则可坐收渔利。他甚至跟手下直言:“若孙权送关羽来,我必以诸侯之礼待之”,可见他从未想过关羽会被杀。
孙权方:最初也没有杀关羽的打算。孙权已经夺取荆州,拿到了实际利益,抓了关羽后,还曾与谋士张昭商议:要么把关羽送到许都,将 “烫手山芋” 丢给曹操;要么用关羽换取刘备在益州的几个县城。对他而言,关羽是 “谈判筹码”,而非 “必除之患”。
然而,这一切的预判,都被吕蒙的擅自行动打破了。吕蒙刚立下夺取荆州的大功,一方面因关羽素来轻视自己而心怀不满,另一方面又担心放了关羽日后会成后患,竟瞒着孙权直接将关羽斩杀,还把首级送给曹操邀功。这一打破规则的举动,彻底打乱了所有人心照不宣的计划。
关羽之死引发了连锁反应:刘备得知死讯后当场吐血,不顾诸葛亮劝阻,倾全国之力发动夷陵之战;曹操见到关羽首级,赶紧以诸侯之礼厚葬,生怕刘备将仇恨转移到自己身上;孙权则陷入被动,既要承受刘备的怒火,又要应对舆论压力,只能匆忙向曹操称臣,并将吕蒙推出来当 “替罪羊”。
纵观整个事件,关羽并非不想自刎,而是他依照汉末战场的潜规则,笃定自己 “死不了”;而东吴吕蒙打破规则的行为,不仅让关羽成了三国史上最冤的大将之一,更直接点燃了夷陵之战的战火,导致孙刘联盟彻底破裂 —— 就连曹操都曾暗骂孙权此举 “破坏了天下格局”。关羽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的遗憾,也是乱世中 “规则被打破” 的必然结果。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小庄:对16个热门爱情问题的科学问答 丁晓洁小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科学松鼠会成员。“果壳阅读”策划主编,著有《爱与性的实验报告》。《新周刊》:男人喜欢从不同女人身上找新鲜,女人喜欢从同一个男人身上找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