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的力量
在20世纪70年代风靡欧美的科幻电视剧《无敌金刚》(又译《六百万美元先生》)中,科学家利用仿生科技把一名重伤飞行员的双腿、右手及左眼全部换上了电子零件,使其成为可以通过意念控制假肢运动的“无敌金刚”。用意念控制行动,这可能吗?几乎没有人会相信意念的存在,更不会相信意念会和动作联系在一起。当然,更不会承认人的意念也是一种物质力量。而现在科学家门却用神话般的事实回答了这个争论多少年的问题。然而,科学家用事实证明:仅运用思维就能完成简单行为已不只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了,科学家已经将这一梦想初步变为现实。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一名四肢完全瘫痪的患者借助植入脑部的芯片,可以通过思维自如地移动电脑光标、打开电子邮件、调节电视音量、甚至活动机械手臂。第一名试验对象是现年25岁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小伙马休·纳格尔。2001年,纳格尔由于脊柱被利刃切断,从此成了一名高位截瘫患者,身体从脖颈以下失去所有知觉,四肢无法动弹。
2004年,他参加了多诺古教授的试验,在罗得岛医院接受了芯片植人大脑的手术。经过长达9个月的刻苦训练之后,纳格尔可以通过意念控制,从事一系列以前“望而却步”的动作,包括移动电脑屏幕上的一个光标、在屏幕中央画出一个圆形轮廓、模拟打开电子邮件、玩简单的电脑游戏、调节电视音量、切换电视频道等。最后,他甚至还学会通过意念控制开启和关闭一只假手的手指,控制一条机械臂抓住和移动物体这样的高难度动作。
让人惊讶的是,纳格尔可以一边和别人聊着天,一边借助意念完成上述各种活动。即便如此,他移动电脑屏幕光标的准确率竟然高达75%至85%,换言之,纳格尔在用大脑发出各项运动指令时,并不需要100%集中注意力,而这对于他的未来生活将非常重要。
最新《自然》杂志报告称,纳格尔的成功案例预示着人类仿生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多诺古教授表示:“这一成功预示着一个光明的前景:即未来某一天,患者可以借助一套物理神经系统,利用脑电波信号刺激肢体肌肉,恢复大脑对于肌肉的控制。”科学家们相信,纳格尔终将学会灵活自如地操纵轮椅和假肢等更加复杂高级的动作。到了那时,他的生活质量将大为改观。
植入其脑部的“大脑之门”芯片是美国布朗大学神经学专家约翰·多诺霍开发的,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神经控制技术系统公司制造。“大脑之门”与纳格尔头部的基座相连,然后通过线路连接到电脑上。
“大脑之门”芯片由96个电极组成,它被植人于患者脑部的运动皮层区,该区域是控制身体活动的中枢。科学家说,许多瘫痪病人脑部发出运动命令的神经细胞实际上还是具有功效的,病人无法运动的原因在于运动神经拒绝做出回应。
“大脑之门”芯片的独到之处在于,它能获取神经细胞发出的信号,并依据大脑运动皮层区不同区域的兴奋状态大致辨别出这些信号的意思,将其传导到电脑控制系统中,从而帮助患者通过电脑来完成简单动作。
研究人员尝试将纳格尔的想法“翻译”成指针的移动。为了重现这一点,他们为纳格尔“定制”了神经系统解码器。通过适当的软件,纳格尔很容易就打开了模拟电子邮件,并画了一个圆。他还能够更换电视频道,利用机械臂抓起一块糖将它扔在不远处,甚至还利用假手捏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多诺霍一下。研究人员对另一名痪志愿者进行了进一步实验,同样取得了成功。
研究人员表示,“大脑之门”目前的功能还很简单,只能实现简单的动作意愿,不过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据报道,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扩大“大脑之门”的治疗范围。他们正在研究因中风、肌肉萎缩或运动神经元病导致瘫痪的患者是否也能通过“大脑之门”获得一定的“活动能力”。
人的意念力或精神感应称为人的第六感觉,又称超感觉力(英文简写成 ESP)。有研究表明,人的意念可通过特定信息的介导影响皮层-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的活动,从而调节人体的神经生化-内分泌激素的活动。意念疗法可充分发挥意识、精神、心理对人体自身生理功能的能动作用,调动机体蕴藏的巨大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的功能。
2007年7月16日,黑龙江电视台“发现”节目报道,中国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人的大脑可以发射出支配人体各种动作的脑电波,这种电波的能量只有5号电池的百万分之一。科学家们还根据不同的脑电波编出控制程序,实现了人的思维控制机器人的行动,小机器人在一个人意识的支配下,可以完成不同的动作。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席格博士认为,患者深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时,他的精神系统会传达一个不容置疑的指令。《心理神经免疫学》一书中也已证实:信念对于治病的功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例如,据某权威电视台报道,数名运动员出现食物中毒,经推断可能是喝了一种饮料引起的,广播告诫人们不要再喝这种饮料,因为有人喝这种饮料而中毒,同时描述了中毒引发的症状。顿时,观众中便发生了恐慌,有人开始反胃、呕吐,有人昏厥。后来经过证实这种饮料没有问题,奇怪的是观众中的“病人”竟然均不治自愈。由此可见,信念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对人体确实具有某种影响力。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