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叫花子桥 作者 钱五一 天地一色 灰黄 大片的野草渐变为一片混沌

来源:捡漏一箩筐 发布:许育海 33

叫花子桥

作者 钱五一

天地一色,灰黄,大片的野草渐变为一片混沌,从脚尖一直蔓延到远方,几乎找不到一点生命的迹象。突然一阵聒噪声从天而降:嘎嘎嘎,恍如两块竹板撞击,大概从田头飞来的一只喜鹊,黑翅白腹,落到光秃秃的树梢上,不知为吃还是为性在放声大叫。耳边又传来一阵捣衣声,弯腰看到一个束着红围腰的农妇、一个时起时落的棒槌,清亮的河水在静静流淌,我隐约感到春天的味道。

这是小寒后的一个星期天。一周前就约我去看桥的夏先生驱车两个多小时,把我带到黄陂乡下。直到踏上一条土路,夏先生说声到了,扫视左右,我这才发现自己正站在桥身上,时宽时窄的河床往天边延伸,很长很长,尽头是在一片灰黄中淡淡描出轮廓的大别山。

俯看这桥实在是太普通了,既无老家拱桥上精雕细刻的石柱护拦,也无拾级而上的青石台阶,就像随处可见的一条土路,横卧在冬天枯萎的田野上。桥的主要部件也不过是最寻常的石头和青砖的组合,在百年风雨的侵袭下,石材的表层多半已风化剥落。但跑到半湿半干的河床上,视角变化,一座长长的四孔桥顿时出现在眼前,模样颇有点奇特,记忆中,江南老家的拱桥多半是单孔,连接两岸的是一条优美的弧线,而这座桥四孔相衔,弧形连接着弧形,再凶猛的山洪涌到桥前,也只能乖乖地化为四股水流从桥下通过。当地的一位朋友拿出一份有关此桥的介绍,钢笔字写满了一张纸,大意如下:

叫花子桥 作者 钱五一  天地一色 灰黄 大片的野草渐变为一片混沌

从前,大概是明朝,有个乡绅,出门打点酱油都被村口的一条河阻挡,于是他拿出钱来,请人在河上修一座桥,谁知水情复杂、洪水凶悍,桥刚刚落成就被冲成豆腐渣,幸好他足够坚强,再拿出银子来修桥,岂料该桥仍是屡修屡垮。正当他发愁之际,不知从哪里跑来了一个叫花子,鹑衣百结的叫花子看了看地形,横躺在地,叫人就按他卧地的姿势架桥,又吩咐工匠用糯米掺石灰捣烂后黏合石材。病急乱投医的乡绅采纳了叫花子的方法,居然顺利竣工。

此时我正踩在叫花子桥的脊背上。

三百多年来,这个无名无姓的叫花子用他的身影、学识和智慧化为一座桥,默默地躺在这几乎无人知晓的荒原上。是桥,它就承担了桥的责任。当地的乡民,就通过这桥,走出了大别山,走上了大路,走向很远的地方。

我深信,这个叫花子显然不是洪七公之类的神仙人物,来无影,去无踪,指点迷津或扶危解难以后就消失了。他应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衣衫褴褛、泥头土脸。脑子里突然掠过一系列画面:火车站蜂拥的民工、骑着电动车飞跑的快递员和外卖小哥,谁敢说,这些像蚂蚁一样找口饭吃的芸芸众生中,就没有藏着那样的能人奇士?

那个乡绅似乎忘了搞乡绅的形象工程,没有把该桥冠以自己的尊姓大名,于是从明末清初时,当地的百姓便将其称为叫花子桥,延续至今。几百年后,当地政府又在桥旁树立了文物保护的标志。据我所知,这大概是国内唯一以叫花子命名的桥。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