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一声“老妈妈”
来源于《刘书收们的乡村慈善故事》作者 付秀金
听到不少人都在说,当今社会世态炎凉。但我认为其实不然!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几年在莒南县,一个协会、一个人、一句话,时时都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有这样的一个协会,有这样的一个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老妈妈,俺来看望您老人家啦。”他手里提着米面等礼品,满脸都是笑容,走进全县百岁老人住的那低矮的小屋里,进门便坐在老人的床边,张口就喊“老妈妈”“老人家”。他热情洋溢地跟老人打着招呼,拉着家常,嘘寒问暖;老人们问他,你是谁呀,他回答说:“俺是您的儿子呀!”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这个面容憨厚的汉子,就是莒南县板泉镇的刘书收,他也是“莒南县尊老爱老爱心公益协会”的会长。
在莒南,提起刘书收,群众无不交口称赞,说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
今年已是66岁的刘书收,年轻时特别能干,他杀过猪,开过饭店,当过村支书。长期生活在农村,他深知农村老人生活的不易,心地善良的他一旦发现哪家的老人生病没有钱,或生活出现困难了,都会及时出手相助。十年前,刘书收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莒南县尊老爱老爱心公益协会”,从而将走访看望老人的活动拓展到了全县。
莒南县每年都有100多名百岁老人,这些老人遍布于全县各个乡镇各个村庄。而深入每一个百岁老人的住处并非易事,因为这里属于山区,道路崎岖不平,蜿蜒曲折,一天下
来往往到不了几户人家。前几年他的腰和脚都曾做过大手术,一直没有恢复好,至今腰部还存留着一块钢板,而脚的情况更是糟糕,走起路来就会感觉疼痛难忍。每年连续十多天的走访,身体实在是吃不消,但他每次都咬牙坚持,直到走访完莒南所有的百岁老人。
十年来,刘书收和他的“尊老爱老爱心公益协会”累计行程630000多公里,走访老人6000多人次,先后向老人们捐助了价值达135万元的生活用品,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无
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在给予老人一些物质关怀的同时,刘书收还想方设法让老人们走出来,给老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几年来,他出钱先后组织了数百名老人到云南、威海等地旅游。2021年秋季,他还组织开展了百名老人到临沭刘少奇纪念馆参观、到苍马山唱红歌等一系列活动,老人们无不心情激动,兴高采烈。
每年的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纪念日,虽然去不了湖南韶山毛主席的出生地,但是刘会长都会带领我们志愿者,到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坪上镇厉家寨毛主席纪念广场,组织志愿者献鲜花献花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美酒,组织志愿者舞蹈队员,用歌声、用英姿飒爽的舞蹈方式来纪念毛主席。为鼓励志愿者们的信心,他在纪念广场给志愿者发荣誉证书。刘会长经常说,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领着那千千万万的老英雄打下来的江山,成立了新中国,我们每年都要来这里纪念毛主席,要长年不断地看望那些革命烈士后人、残疾军人和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
叫一声“老妈妈”。刘书收会长那一声“老妈妈”里,饱含了他对老人们深情而炽热的爱!
刘书收是沭河岸边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与他的慈善团队十年如一日,关爱留守儿童,用爱心托起希望;资助特困学生,为青春之梦扬帆起航;看望百岁老人,弘扬敬老爱老风尚;走访空巢家庭,带去雨露与阳光;救助孤寡残疾,送去社会温暖;慰问伤残军人,彰显人间大爱。最值得称道的是,刘书收带领的这些人来自乡村基层,他们是打工仔、手工艺人、货车司机、小商小贩、废旧物品回收者……这些草根慈善家,用微光温暖着沂蒙大地,凝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实在让人敬佩!
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 赵德发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