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趁热打铁。”关于玻璃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趁热吹玻璃。就是趁它还没有冷却到变硬变脆之前就吹它。
你或许还不知道,大多数的玻璃器皿都是吹出来的--就像小孩子吹肥皂泡那样吹。只不过不是用麦秆吹,而是用一根有木头嘴的长铁管吹。在坩埚里,等熔化了的玻璃稍稍冷却下来之后,工人们就在铁管末端蘸上一点儿玻璃液体,用力地吹起来。这样一吹,就会形成一个玻璃泡。
这个玻璃泡可以制成你想要的很多东西:杯子、瓶子,甚至是窗户上安装的玻璃片。
制造瓶子的时候,工人会把玻璃泡放在一个瓶子形状的模子里,再往管子里吹气,一直吹到玻璃泡填满整个模子为止。这时,玻璃泡就会紧紧挨着模子的内壁。等模子里的瓶子冷却下来后,很容易就能取下来了,当然,这需要把模子做成可以拆卸的。别忘了做这些之前,得先把瓶子和吹管分离开,做这件事情很简单,只需要用一根冷的铁丝划一下瓶颈就可以了。
对于经验丰富的工人来说,用一根简单的吹管不仅可以吹出玻璃,而且可以吹出任何他想要的形状。
我们平时在实验室里看到的那些玻璃器皿,全都是用玻璃管吹出来的。吹玻璃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所以,在很多工厂里,尤其是在吹大件的玻璃制品的时候,一般不会用人来吹,而是使用空气泵来完成这项工作。
30年前,人们发明出了一种专门吹制玻璃瓶的机器。这种机器,只需要两个人来操作,但工作量却抵得上80个吹玻璃工人,一天就可以吹制出2万只瓶子。
然而,玻璃器皿吹出来之后并没有完工,还要将它冷却。
我们把一根玻璃棒放到火里面烧熔,然后滴一滴玻璃液体到水中,就可以得到一个透明的硬玻璃珠。这样的玻璃珠由于冷却得太快,所以不结实。我们用手掰一块捻一下,就会使它碎成粉末。
所以,要想让玻璃变得更加结实,就得把它放在一种特制的窑里,让它慢慢冷却。
像高脚杯和小花瓶这样的玻璃器皿,冷却之后还要在磨石上打磨一遍。先打磨成非常粗糙、没有光泽的平面,再用金刚砂或者其他的某种粉末将其抛光,使其变得光亮平滑。
也可以不用这种吹制、打磨、抛光的方法,而是采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浇铸法,就像用生铁浇铸东西一样。还有,如果有些玻璃容易熔化,加热之后很容易变软,还可以用简单的压制法。
用浇铸法或者压制法制成的玻璃器皿和打磨而成的玻璃器皿很容易区分,因为它们的角是圆润的,而不是尖锐的。你不妨把这个特点牢牢地记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尤其是当你需要分辨打磨成的高脚杯和廉价的浇铸酒杯的时候。
面积很大的镜子也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先把玻璃液体浇铸成一大块厚平板玻璃,然后将其打磨抛光而制成的。
其实,各种玻璃制品的区别并不仅仅体现在制作方法上。
玻璃有很多种类,比如说绿色的玻璃瓶是用普通的黄色沙子、碱和白垩制成的。普通的沙子里面含有很多铁锈,从而使其呈现黄色。在玻璃窑中等待冷却的时候,黄色会逐渐转化为绿色——这是证明玻璃中含有铁的一个确凿的证据。
如果想要制出无色的玻璃,就得选用颜色较白的沙子。可是,如果想要制出最上等的玻璃,就得用洁白无瑕的白色沙子,另外还要用钾碱代替普通的碱,用石灰石或者铅丹代替白垩。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像金刚钻那样又重又亮的水晶玻璃。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