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李鸿照与其艺术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梨花 27
李鸿照,号端堂。男,汉族,祖籍河南洛阳,1959年生于陕西岐山。1980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主修中国画。198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任教于师范系(后更名为美术教育系),主要担任中国画和篆刻教学任务。2000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研修班。现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中国画教研室主任。

教学工作之外,李鸿照主要从事花鸟画和书法篆刻的创作与研究。他曾从师著名学者、艺术教育家、画家陈绶祥先生学习,并先后受益于陈子林、马云等。其后,在长期的艺术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对于中国古典绘画传统及艺术精神逐渐有了深刻而明晰的认识,并树立起了独到且富有创见的艺术理念。他认为:中国画滋养于博大精深、具有悠久历史及独特内蕴的中国文化,非西洋绘画及文化可彷佛,因此,中国画创作应彻底摆脱百年来所谓以西画写实技法改造中国画所导致的尴尬局面,既要摒弃近世中国画处于肤浅层面的状物、摹形标准,又要防止一味追求脱离物象、违背物理的所谓观念再现,而是应该遵循中国文化自身的规律,重视以人为本的特征,按照以文化画,融情入理的创作原则,充分发挥中国画自身材料、工具的性能及笔墨语汇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步入中国画的真正门径,才能真正发展中国画,使中国文化得以弘扬。

基于这种艺术认识,李鸿照近年的绘画创作也充分体现了他不懈努力的成果。作为中国画家的基本素质要求,以花鸟为主要创作题材的李鸿照十分重视读书和习字。他所读书涉猎范围比较广泛,而以中国古典诗文、经籍及史著为主,丰富了他的文化修养。其书法也颇具功力,出入于碑、帖之间,以帖为重,曾先后临习过钟鼎文、秦汉碑刻、钟繇、王羲之、虞世南、颜真卿、米芾、八大山人等,这对他绘画中“以书入画”的观念体现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这种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及笔墨修养为基础,李鸿照的花鸟画体现出了温厚而雅致的特色。他除直接师承陈绶祥等名家外,并远溯钱选、王渊、沈周、陈淳、石涛、八大、恽寿平、齐白石诸家。其作品笔法工稳、简洁,墨色温雅、质朴,而各种花叶、鱼虫造形已形成一定法式,情态具足,几臻完美之境。

花鸟画之外,李鸿照并精篆刻,直接受教于终南印社首任社长、著名篆刻家李滋煊先生,广泛临习历代篆刻作品,尤其着力于秦汉印的研究,从而养成了谨严、浑朴的印风和深厚的刀法功力。其作品布局周到,结体端庄,刀法沉厚,与其绘画风格一脉相承,深得人们喜爱,许多著名人士及亲友用印皆为其手制。

在艰辛的艺术道路上,李鸿照属于一位淡于名利,注重厚积薄发的人物。他亲人事、广交游而一任性情,又勤砥砺、苦用功而重文达理。自一九九九年在北京参加中国画名家班以来,与志趣相投的诸多画友先后在北京、西安、青岛等地多次举办中国画联展。其作品入选《中国画名家班作品集》、《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作品选集》、《鲁迅文学院院庆作品集》、《西安美术学院建院五十年作品集》等画集。近年又先后在《美术观察》、《中国文化画报》、《艺术探索》、《西北美术》等刊物发表绘画作品多件。许多作品被海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企业及私人收藏。此外,李鸿照又勤于治学,主编有《二十世纪中国画流派与风格--长安画派》,并有论文《“六法”之六--“传模”法辨证》、《对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思考》、《百年之误--论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等在学术刊物发表。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