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婚姻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公司经营过程 结婚就是开公司?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梨花 16
婚姻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公司经营过程

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婚姻或者说发掘婚姻关系中的经济学会很伤一些人的情感,但当人们越感到经济原来像情感一样是维系家庭的重要支柱(甚至是更重要的支柱)的时候,婚姻过程是一个公司经营过程这一本质也就不言自明了。所以,经济学家最看好的婚姻始终是门当户对的婚姻。

试婚--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投资就开始发生。结婚--注册登记并宣告公司成立。生子-第一批产品问世,能否销出去还不知道。离婚--清产核资,公司解体。

过去,家庭被定义为:一群人为追求经济目的而合作所形成的经济单位。现在好婚姻的定义是:一种两人之间的最有助于双方最佳发展的关系。婚姻无疑是目的性很强的经营活动。

从经济学上说,家庭至少保留了以下经济功能:生产功能一不是生产儿子而是生产情感,而且一般适销对路。消费功能--能达到规模效益,两人合买一套房、一张床更划算。保险功能--保险公司虽多得任你挑,但这个世界最可靠的还是你的另一半。风险投资功能---当你找到最合适项目时要将其他项目抛弃掉,但这仍不能保证你不会破产。

找对象本质上是一个寻求边际效益最大化的过程。这一点,情侣们在一见钟情的“发电”阶段是很难被意识到的。但其实每个人都在找那个“黄金点”,然后一次性兑现,达到边际效益最大。只不过,“黄金点”上的性别差异却常常影响婚姻市场的供求关系,女人的黄金点来得早,男人的来得晚。一个女人在20来岁达到相貌和身材的黄金点,然后逐渐贬值;而男人在30来岁才慢慢升到事业和经验的黄金点,然后迟缓贬值-当然有的男人一辈子都在升值,像传媒大亨默多克,年近古稀还娶俏娇娃。

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另一个例子表现在流行的关于男人女人的组合题中,其中“聪明男人+傻女人=艳遇”及“聪明女人+傻男人=结婚”都是男女各方寻求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典型,而“傻男人+傻女人=?”不妨自己去猜吧。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