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手 胡子与茶 袁迪宝&李丹妮:远渡重洋来爱你 何雄飞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梨花 13

20世纪50年代,杭州西湖,年轻的袁迪宝和李丹妮时常流连于湖光山色之间,谈情说爱。

袁迪宝&李丹妮:远渡重洋来爱你

何雄飞

2012年1月1日,早上6点,气温15℃。

84岁的袁迪宝背着个小包,一个人去室内泳池游泳去了。这是他每天的习惯,如果是夏天,他甚至还会下环岛路的海里游。

85岁的李丹妮总是很担心,一旦时间到了,袁迪宝还没有回家,她就会跑到屋外的小花园里等。

一年多前,2010年9月26日,一个中国厦门的老人和一个分别了长达55年的法国里昂老太太结婚了。

此前,丹妮一直幻想,他们的下一次见面或许在天上:在一个码头,两人白发苍苍,拄着拐杖,搀扶走进一个公园,消失不见。

手、胡子与茶

袁迪宝和李丹妮住在三儿子袁维群和三儿媳欧阳鹭英的家里,那是厦门市湖里区卧龙晓城小区一楼的一个复式单位。

近10点,头上戴着灰色包头帽的袁迪宝进门了:“我声明一下,我这人眼睛花、耳朵聋,所以主要靠她,她眼睛还明,耳朵还灵。你们媒体太过关心我们了,我们非常感谢,但是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你们多多跟她谈,有什么问题她全部可以解决,好不好?”

“可是我脑子不行了。”丹妮从沙发上起身,划动双手,迎上前去,扶住袁迪宝。老太太灰白发,穿驼色毛线衣、蓝呢厚裙、黑秋裤,脚下是一双绣了两颗心的可爱毛拖鞋。

“来,你坐主席。”“你坐,你坐。”袁迪宝声音高亢,推托起来显得有些执拗。丹妮不管,一把扯着他坐在沙发上。两人十指紧扣,直至我们告别,从未分开,生怕一分开,就要被夺走似的。

袁迪宝亲昵地搂抱拍打着丹妮:“脑子要锻炼,要欢迎这些记者多跟你讲话,多跟你讨论问题,你就好好地应付他,你的脑子多转动,那样就不会衰退了。”

丹妮点头,拍拍他的大腿,凑近他耳边呢喃了几句。

袁迪宝耳朵不好,丹妮有点青光眼,采访主要是丹妮在说,欧阳鹭英插话,丹妮偶尔大声将问题转述给袁迪宝,袁迪宝笑几声,有时谈及前妻离世,自己一人度过“乞丐般”糟糕的13年,欧阳便会凑近丹妮有所暗示。

知道要拍照,袁迪宝一早便提醒丹妮:“我们不能穿重复的衣服,照过相的衣服别再穿了,今天要穿漂亮些,你要记得。”他们买衣服和鞋子,精心打扮着对方,为了让袁迪宝显得年轻些,丹妮坚持让他刮掉了长胡子。

欧阳说:“她常常赞美我爸爸,说你很漂亮,你很帅,然后爸爸会很不好意思。”

李丹妮赶紧凑近袁迪宝大叫:“我常常说你漂亮。”

袁迪宝哈哈尖叫:“你乱弹琴,自己夸自己,还夸我,你漂亮,我不漂亮,我是老头子还怎么漂亮,年轻的时候可能漂亮一些,现在老了,不行了,头发白了。”

丹妮热爱家务,习惯早睡早起。她喜欢熨衣服、叠被子,欧阳说:“连我的睡衣都熨,被子折得跟宾馆里一样,我都不敢躺下去。”

丹妮看书、听音乐之余,还会教欧阳和两个孙子法语和英语,此外,她还在家里设立“法语角”,每周五会有3个厦门大学的学生来,丹妮跟他们讲法语,为他们批改作业。丹妮不爱咖啡,因为过敏,从小就不喝牛奶,只爱喝茶,先前喜欢杭州龙井,现在喜欢福建铁观音。欧阳说丹妮在法国只能吃到冰冻鱼,来厦门后特别爱吃活鱼活虾。

拍照之余,欧阳和丈夫斗乐,争论当年到底是谁追的谁。最后,欧阳感慨,中国人的爱情,20世纪50年代是纯爱,70年代是阶级之爱,今天是物质之爱:“从地位、生活品位上看,丹妮要比我爸高,她来这里就是怀念当初他们的这一段感情。真正的爱情没有国界、不在乎地位和外在形象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没有影响他们当初的好感。”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