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到的孝心-因为很可能出了意外就会遗憾终生
朋友曾经跟我讲过这么一件事:年终,公司给每位职员发了几百块奖金,朋友高高兴兴地捏着钱准备为得颈椎病的父亲买个药物治疗仪,尽点孝心。这个打算,朋友年初就有了,但手头一直不...
作者 平炎
在古装剧扎堆的暑期档尾声,一部以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的年代剧《生万物》突出重围,成为台网双爆的 “现象级作品”。该剧自 8 月 13 日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开播以来(爱奇艺同步播出),收视率一路高涨,稳居全网首位,爱奇艺站内热度破万,社交平台热搜话题不断,让 “全家老小坐到一起追剧”,成为今夏当之无愧的 “剧王”。
《生万物》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荣获人民文学奖的力作《缱绻与决绝》。原著以沂蒙山区天牛庙村为舞台,通过四代人的命运沉浮,展现了农民与土地 “生死相依、荣辱与共” 的厚重情怀,时间跨度长达 70 年,塑造鲜活人物 40 余个。剧集则将时间线压缩至 1927 年至 1947 年这 20 年间,集中描绘鲁南农村土地变迁背景下,宁、封、费三大家族两代人的命运沉浮,以生存根基、身份象征、精神图腾三重维度叙事方式,涵盖土地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个体经历折射时代洪流,展现了历史纵深与个体命运的交织。
真实群像:从泥土中抠出的鲜活人物
《生万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人物群像的细腻刻画。剧中的每个人物都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着复杂人性和多面性格的鲜活个体,仿佛是从泥土中直接抠出来的,带着生活的温度和质感。
宁绣绣(杨幂饰)无疑是剧中最为耀眼的人物之一。她从地主家的千金,经历了被土匪绑架、父亲的抛弃、婚姻的变故等一系列命运的重击,最终转变为自耕农。这一转变过程中,杨幂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宁绣绣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她初入农家时的不适应,在与封大脚(欧豪饰)的相处中逐渐学会劳动、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情感,到后来受革命思想启发,用所学知识帮助邻居,实现自我价值,宁绣绣的每一步成长都令人感同身受。尤其是她在面对家族与爱情、土地与自由的抉择时,那种坚定与决绝,展现出女性在时代漩涡中的觉醒与抗争,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力量的 “大女主” 形象。
封大脚,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他自小暗恋绣绣,虽然生活清贫,但踏实肯干,有着农民特有的质朴与善良。欧豪成功地塑造了这个角色,他对绣绣的深情,在生活中的勤劳坚韧,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都让封大脚成为了观众心中的 “纯爱战神”。他与绣绣之间 “先婚后爱” 的情感线,在平淡的生活中相互理解、彼此支撑,充满了温情与感动,成为剧中一大亮点。
老财主宁学祥(倪大红饰)被倪大红演绎得入木三分。他对土地的执着近乎病态,视地契如命根子,寒冬腊月守粪如宝,在他眼中,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家族地位和权力的根基。这种对土地的过度痴迷,让他变得抠门贪财、自私冷漠,甚至在女儿宁绣绣被土匪绑架时,因不舍卖地赎女,做出了让二女儿替嫁的荒唐决定,也因此几乎众叛亲离。倪大红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宁学祥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的同时,也能理解他背后对家族衰败的恐惧。
封二(林永健饰)作为自耕农的代表,唯一梦想是攒钱买地,对土地有着敬畏和依赖之情。他在剧中的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传统农民对土地的朴素情感,为了土地可以不辞辛劳、默默付出。林永健以其扎实的演技,将封二的勤劳、憨厚以及对土地的那份执着演绎得十分到位,让观众看到了老一辈农民在土地上坚守的身影。
宁母(沈丹萍饰)疼爱儿女,却无法摆脱封建枷锁的束缚。在宁绣绣被土匪绑架的事件中,她虽心急如焚,却无力改变丈夫的决定,最终因没能救回宁绣绣而在愧疚中病逝。沈丹萍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宁母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无奈与悲哀,让这个角色充满了悲剧色彩。
费文典的嫂子、寡妇费左氏(秦海璐饰)独自一人守住费家的家业,为延续家族香火不择手段。秦海璐将费左氏这个人物的强势、精明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她和无奈替嫁的宁苏苏(邢菲饰)都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者,她们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也引发了观众对封建礼教的深刻反思。
从地主、自耕农、佃户到贫农,从传统女性到新女性,各类立体鲜活的人物在《生万物》中悉数登场。这些人物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有局限性,他们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交织碰撞,共同构成了鲁南乡村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图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泥土气息的时代,感受到了土地与生命的紧密联系。
叙事智慧:宏大历史下的家族爱恨
《生万物》的叙事智慧,在于将宏大的土地革命史,巧妙地浓缩为宁、封、费三个家族的爱恨纠葛。故事开篇即以宁绣绣大婚遭土匪绑架的戏剧性场景切入,瞬间将观众卷入鲁南乡村的生存困境。这个被命运撕碎的婚礼,成为理解整个时代的隐喻:在土匪横行、日军入侵、阶级撕裂的乱世,个人的幸福如同风中残烛,唯有土地是永恒的依靠。
剧集在叙事节奏上把控得恰到好处。前 3 集以大开大合的手法交代人物命运的根本转折,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第 7 集通过宁母去世的剧情推动宁绣绣彻底蜕变,此后,农会成立等历史背景逐步铺陈,节奏紧凑而不急促。在叙事过程中,该剧并未刻意制造矛盾冲突,而是通过对几家人生活细节的描摹,如封二腊月琢磨春耕、村民们 “试春气”“打春牛” 等场景,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农民与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坚韧与希望。
剧中对土地情结的刻画,直指中国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文化符号与精神载体。宁学祥对地契的病态执念,代表了封建土地制度下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占有欲;封大脚在暴雨中护秧的虔诚跪拜,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原始信仰;当日军屠村时,村民将种子藏于山缝的举动,则使土地升华为民族生存意志的象征。这种将土地多重象征意义融入家族故事的叙事方式,让 “土生万物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 的古老哲思,在鲁南的沟壑间获得了具象化的生命表达。
此外,该剧在严肃议题的呈现上也别具匠心。它刻画贫农的生活重担但并不刻意渲染悲苦,反而加入许多轻松的元素调节氛围。宁学祥与封二的斗嘴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小插曲,为紧张的剧情增添了一丝诙谐;对情感关系的刻画则增添温情底色,宁绣绣和封大脚之间纯粹的爱情,封母(迟蓬饰)对绣绣疼爱有加的婆媳关系,都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暖与美好,使整个故事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具感染力。
艺术根基:实景拍摄下的农耕礼赞
《生万物》的火爆,离不开其扎实的艺术根基。剧组深入日照任家台、肥家庄等地实景拍摄,租下近百亩山地种上各类庄稼,让山海相拥的齐鲁风光成为叙事的有机部分。当镜头扫过波涛汹涌的黄海之滨,掠过层峦叠嶂的沂蒙山区,观众仿佛能闻到齐鲁大地上海风的咸腥与泥土的芬芳。这种对地域文化的精准还原,让 “俺”“拉呱”“知不道” 等山东方言台词有了坚实的土壤支撑,也让 “把日子过出花” 的农民哲学有了可信的语境。
导演刘家成采用分季拍摄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了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农耕轮回。从犁地的姿势到播种的节奏,从打谷的号子到晒场的温度,剧中对土地劳作的细节刻画无不透着对农耕文明的敬畏之心。服道化方面更是突出细节,补丁精细到具体位置,农具道具多为借来的真品,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强化了年代感和生活气息,让观众更容易被代入那段历史。
剧中对传统农耕仪式和习俗的呈现,如 “试春气”“踅谷仓”“打春牛” 等农事活动场面,也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这些传统仪式不仅是农民对土地的敬畏和依恋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视剧的镜头,这些几乎被遗忘的传统重新走进观众的视野,唤醒了人们血脉中的农耕记忆,让观众对土地和劳动者产生了强烈的共情。
此外,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也为剧集注入了灵魂。杨幂颠覆形象的 “土气造型” 与欧豪、秦海璐、蓝盈莹等人的质朴演绎,共同构建了鲁南女性的群像长卷。倪大红、秦海璐等老戏骨的 “贴脸飙戏”,则让阶级矛盾与家族恩怨在眼神交锋中火花四溅。他们用精湛的演技,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奋斗。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生万物》的出现,让人们重新审视土地与生命的关系。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土地革命的历史剧,更是一首对土地、对生命、对农耕文明的深情赞歌。这部剧让我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土地始终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也孕育着我们的未来。正如剧中所展现的那样,土地生万物,万物生不息,这份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将永远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而《生万物》也将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在影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持续引发观众对土地、对生命、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