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段子 的底线与操守 原创 小道制造 小道干货 2024年10月河南
洛阳人常沾沾于司马光“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信口叹惋。事实,则未必。
比如游在洛阳,数次听当地导游颇自豪、很自得地说:“洛阳是风水宝地!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占了北上广,却不敢到洛阳来。为啥?因为洛阳谐音落阳,小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到了洛阳就得落,所以他们绕着洛阳走。”
中国式旅游,其实主要是听故事。导游编故事、讲故事、卖故事,没有问题。故事可以无中生有,但不宜篡改、歪曲历史,尤其关乎大是大非、民族苦难记忆、国家兴亡历程等的史实,绝不应丝毫夸张或扭曲。“日本侵略军不来洛阳”之类的说辞,在洛阳流布甚广。我不知道编造、传播此说者持何心态,我知道其一定辜负了1944年洛阳保卫战几万先烈的生命和鲜血。
1944年,驻守洛阳的中国军队是武庭麟的十五军,以及中央军九十四师。
这哥儿俩,一个地方军阀,一个中央驻军,关系注定不好。十五军多河南、多洛阳子弟,九十四军系外来户,彼此想法肯定不一样。对于抗击小日本侵略者,双方情感态度有差异。对于九十四师,抗日是工作。十五军则认为自己守土有责,誓死不让侵略者进犯家乡。
十五军军长武庭麟是伊川人,副军长姚北辰是洛阳人。两人出身低微,履历多不体面,但乡土情谊深厚,均不是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孬种。十五军官兵多豫西人,不愿看到家乡沦陷,多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5月7日下午2时,十五军接到命令:着十五军军长武庭麟担任洛阳之守备;着九十四师死守洛阳城,十五军即占领洛阳外围既设阵地,协同九十四师固守洛阳10至15日。战区司令蒋鼎文电令武庭麟为洛阳警备区司令。
武庭麟接到命令,即调整洛阳城防。十五军六十四师是武庭麟的铁杆部队,善打硬仗,被分派到最吃重的西工阵地。九十四师是友军,武庭麟安排其守卫相对轻松的城厢。
5月8日拂晓,洛城守军全部就位。5月9日,日寇由垣曲渡黄河,拿下渑池后兵分两路。一路攻克新安,从西翼进逼洛阳。一路西犯陕县、灵宝、卢氏洛阳周遭的洛宁、伊川、嵩县、偃师、孟津等相继沦陷,洛阳成为孤城。
5月11日凌晨,来犯日军与中国守军在洛东地区短兵相接。双方展开激烈交战。国军六十四师不辱使命,坚守阵地,与敌血战,英勇阻击日伪。
13日晨,日寇大队援军赶到,仗着猛烈炮火,摧毁了中国守军的所有工事,洛阳内外一片火海。中国守军利用邙岭的梯田斜坡、悬崖壕沟及民房构筑工事,就地取材修筑隐蔽火力点,以散兵壕和交通沟把各个火力点连接起来。在火力点外面架设铁丝网,挖防坦克壕,在防坦克壕附近埋设地雷。与敌逐村逐地进行争夺,多次进行白刃格斗。
20日午后,战斗进入白热化。飞机向十五军空投了常凯申手令:“着仍固守洛阳,勿轻信谣言,至迟一星期,我必负责督饬陆空军增援洛阳。”根据这一命令,十五军再次变更部署,除东、西车站各置有力一部保持据点外,主力全部撤入城内,与九十四师合力守卫城厢。
怀揣小算盘的蒋鼎文、刘峙对蒋介石要其驰援洛阳的命令阳奉阴违,迟迟没有行动。5月22日,敌以数倍于中国守军的优势兵力猛攻洛阳。
城厢是固守洛阳的最后支撑点,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中国军队虽居劣势,但誓与洛城共存亡。5月23日,攻城受挫的日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以“防止古城毁于战火”为名派白马寺僧人给中国守军送来劝降书,遭武庭麟严词拒绝。
争夺城厢的战斗全面展开,战场异常惨烈。一天之内,日军向城区中国阵地发炮八千余发。在指挥中断情况下,中国守城官兵与敌展开巷战,逐街逐巷争夺,同鬼子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据文献载,这场战役,中方投入一万八千人,日军投入五万人。十五军伤亡惨重,伤亡、失踪官佐五百三十余人,战士一万六千万余人。分散突围后,全军在洛阳城外集结时仅余一千多人。
1944年,是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土匪、军阀出身的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军长武庭麟临危受命担任洛阳城防司令,主要靠地方杂牌军与来犯日寇苦战二十天,以悲壮、残酷等底色勾勒、渲染了洛阳保卫战的崇高荣光,此役消灭日伪两万多人,十五军几乎打光,何其悲壮,战后当地可谓“家家户户挂白绫”。听了洛阳导游轻佻地讲这个段子,让人不免起疑:难道十五军苦战洛阳,消灭的是假日伪?十五军将士多是豫西子弟,他们不愿家乡父老遭日酋荼毒,浴血奋战、忘我牺牲保家卫国,难道他们的血流在了别处,他们的舍生忘死不是在保卫洛阳?
如今,走在洛阳街头,虽看不到当年的刀光剑影、炮火硝烟,看不到民族危亡时刻死士、烈士悲壮慷慨赴国难,有关武将军的痕迹、传说越来越少,但历史一直徜徉在岁月的肌体中、呼吸间。后人可以不了解历史,可以不关心历史,但绝不应歪曲历史,更不许为某种目的编造历史、虚无历史。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