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为什么要穿衬衫?
人为什么要穿衬衫?我们都知道,光着身子穿外套会感觉特别冷,这是因为我们身体周围的空气层比较稀薄。但是,我们穿衬衫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暖,还有一个原因是衬衫方便经常换洗,而外套就不太适合经常洗了。举个例子...
晚清的新疆,是一片被战火与混乱吞噬的土地。北疆的叛乱、南疆的外敌入侵,让这片广袤疆域沦为人间炼狱。而在这场浩劫中,一支由汉人自发组建的义勇军,在领袖徐学功的带领下,从绝境中崛起,成为对抗叛乱、抵御外侮的重要力量,也为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埋下了关键伏笔。
一、汉人之强:在团结与领袖引领中觉醒
谈及汉人,历来有一个争议:汉人究竟是强是弱?若说弱,为何一亿多汉人曾被十几万满清八旗兵征服;若说强,为何几千年来汉人总能将周边族群约束于边角,甚至让部分族群融入历史长河?答案或许藏在汉人的特质里 ——汉人团结时便如猛虎,内耗时则似羔羊。
蒙古人曾横扫半个地球,却最终融入汉家文化;满人虽强推剃发易服,却渐渐改用汉姓、学说汉语、书写汉字,连血统都慢慢与汉人融合。几千年来,汉人始终挺立在东亚最肥沃的土地上,靠的正是 “遇强则强” 的韧性:一旦出现有韬略、能凝聚人心的领袖,便能将庞大的人口力量动员起来,从 “隐忍的羊群” 蜕变为 “所向披靡的狼群”。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朱元璋,这些千百年一遇的 “猛人领袖”,带领汉人在东方傲然挺立;而在他们之下,还有无数 “小一号的猛人”—— 在国家危亡之际,有人 “壮志饥餐胡虏肉”,有人死守孤城八十一天,有人在钓鱼城击落 “上帝之鞭”。徐学功,便是晚清新疆乱局中,这样一位唤醒汉人民勇的英雄。
二、北疆绝境:无处可逃的汉人之殇
同治年间,北疆爆发大规模叛乱,叛首妥得璘建立 “伪清真国”,不仅摧毁了清政府在北疆的各级官府,更对汉人展开了种族性屠杀。彼时的北疆,成了汉人的地狱 —— 官府土崩瓦解,驻军缺饷少粮、无力抵抗,乡间汉民拖家带口,却发现 “无处可逃”:逃进大雪山会饿死,闯入大戈壁会渴死,想逃回内地,几千里路程没有交通工具,仅靠双腿根本无法穿越沙漠戈壁,即便抵达甘肃,那里正爆发陕甘回乱,汉人同样难逃被杀的命运。
绝望像乌云一样笼罩着北疆汉人,他们在恐惧中苟延残喘,直到徐学功挺身而出。这位普通的汉人,用 “活下去” 这个最朴素却最坚定的目标,将散落的汉民凝聚起来。在他的感召下,挥惯了锄头的手拿起了武器,农夫蜕变为战士。当长矛第一次洞穿敌人身体时,北疆汉民深藏在基因里的勇气被彻底点燃,一支顽强的义勇军就此诞生。
三、乱局交织:叛匪内讧与外敌入侵
就在徐学功带领义勇军与妥得璘匪帮周旋时,新疆的局势愈发复杂。同治七年(1868 年)七月,妥得璘的 “伪清真国” 爆发内讧 —— 如同当年太平天国洪秀全杀杨秀清一般,妥得璘因忌惮总元帅马升的权势,授意大元帅马官诱杀马升,并屠尽其手下将领,马官则凭借 “保驾之功” 升任总元帅。内讧让北疆叛匪实力大损,却也为外敌入侵创造了可乘之机。
此时,来自浩罕汗国的 “东亚屠夫” 阿古柏,已在南疆掀起腥风血雨。他先是击败喀什噶尔的思的克,又干掉和阗的哈比布拉,随后东征消灭库车的热西丁,将南疆七城纳入囊中。南疆各叛乱势力因争地盘互相攻杀,最终被阿古柏逐一击破,而北疆的妥得璘匪帮,也成了阿古柏的下一个目标。
同治九年(1870 年)三月,妥得璘派马仲、马泰率领两万大军南攻阿古柏,虽攻下喀喇沙尔和库尔勒,却在库车遭遇惨败 —— 阿古柏的军队是装备了英国新式枪炮的职业军人,实力远胜妥得璘的乌合之众。马仲、马泰被迫撤退,马泰退回乌鲁木齐,马仲则退守吐鲁番。阿古柏乘胜追击,将吐鲁番团团围住,可吐鲁番兵多粮足,三个月过去仍久攻不下。
四、周旋与觉醒:徐学功的谋略与警惕
得知北疆有徐学功这样一支能与妥得璘抗衡的义勇军后,阿古柏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前往南山,拉拢徐学功。他谎称 “要帮助大清国剿贼”,承诺打败妥得璘后 “以南疆八城献朝廷”,只愿被推荐为 “哈密王”。
面对阿古柏的 “示好”,徐学功将信将疑:一方面,联合阿古柏确实能打击妥得璘匪帮;另一方面,阿古柏是外国势力,与之合作恐担 “叛国从逆” 的风险。最终,徐学功做出了稳妥的决策 —— 一边调兵遣将准备行动,一边派人飞驰巴里坤,将自己孤军奋战的情况与阿古柏的表态,通过巴里坤总兵奏报朝廷。
这是朝廷第一次知道北疆有徐学功的义勇军,也第一次知晓南疆有阿古柏这股外敌。朝廷随即以五百里加急发回上谕,认为 “机会大有可乘”,同时要求查明阿古柏 “投诚” 的真实性。而此时,战场局势已悄然变化:被围困五个月的马仲山穷水尽,看到徐学功率两千义勇军兵临城下,立刻开城投降。阿古柏 “好言劝慰” 马仲,命其为先锋,自己与徐学功随后进军乌鲁木齐。
五、血色真相:阿古柏的野心与徐学功的决裂
乌鲁木齐城下,妥得璘使出了极其阴毒的一招 —— 他集合全城近一万名儿童,让孩子们手捧《古兰经》向敌军行进,妄图用孩子当 “人肉盾牌”:若阿古柏伤害儿童,儿童家属便会与阿古柏结仇,转而支持自己。可 “中亚屠夫” 阿古柏根本不顾及这些,一挥手,一万多铁骑踏过儿童的尸体、踩碎散落的《古兰经》,直冲城下。妥得璘见状,立刻开城投降。
这血淋淋的一幕,让徐学功彻底看清了阿古柏的真面目 —— 所谓 “助清剿贼” 不过是谎言,他是比妥得璘更危险的豺狼。阿古柏虽未杀妥得璘,却削去其 “清真王” 称号,将其软禁,随后任命马仲为乌鲁木齐阿奇木大伯克,统管北疆,并下令北疆各城 “剃发易服”:剃掉辫子留光头,换上浩罕国圆领衣服,以示顺服。
马仲、马官等叛将在阿古柏的兵威下屈辱剃发,而阿古柏并未放过曾屠杀库尔勒的马泰,将其与大批回民迁往南疆,最终在叶尔羌城将马泰斩首示众。当 “剃发易服” 的命令传到徐学功面前时,他冷笑一声,率领义勇军扬长出城,返回南山堡寨。阿古柏因忌惮义勇军的实力,未敢阻拦,只派大将阿卜杜拉带 4000 精兵驻守巩宁城,命马仲讨伐徐学功,自己则带着主力返回喀什噶尔。
徐学功早已忍无可忍,他派出骑兵劫走阿古柏运往南疆的财宝车队,与阿古柏彻底翻脸。巴里坤总兵文麟将北疆局势据实上奏后,朝廷以六百里加急发回上谕,怒斥阿古柏 “包藏祸心”,同时嘉奖徐学功:“勇目徐学功等所带练勇,不肯从贼,甚堪嘉尚!”
至此,徐学功的义勇军,已成为清政府在北疆对抗阿古柏的重要力量。这支从绝境中崛起的汉人武装,用勇气与谋略,在乱局中守住了汉人最后的尊严,也为左宗棠后续收复新疆,铺垫了关键的一步。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