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知道《道德经》!《阴符经》这句话才是真天机!

来源:搜整
发布:Colin
2025-09-12
热度:12
秋实

《黄帝阴符经》里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如果你要是明白了什么是 “天有五贼”,就相当于你悟到了天机。如果你把它用在生活、工作中,基本上你做任何事都会百事百顺。首先,《黄帝阴符经》简称《阴符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与道教经典。虽然名为《黄帝阴符经》,但实际上它成书的年代存在争议。这本书发现的地方是在今天的河南嵩山少室山虎口岩,也就是现在的少林寺附近。《阴符经》全文虽然仅仅 300 多字,却每一个字都不多余。开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便奠定了其核心思想,强调人要观察天道运行的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行事。在道家看来,它可以引导人们连接自然与人体的内在关联,追求身心的超脱,是修炼 “天人合一” 的重要指引。这本书内容围绕阴阳、天道、人事展开,对道家文化、军事谋略、人生智慧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唐代,《阴符经》作为道教经典受到重视,被几任皇帝视为通天道、治世、养生的总纲。唐太宗、唐高宗曾命褚遂良书写《阴符经》,将其视为文化与思想传承的载体,并且作为皇家的必读之书。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这句话是《阴符经》300 字里非常重要的内容,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对这句话都做过研究注解,甚至将其作为个人的座右铭,先看看都有谁。首先是唐代道士李筌,他是第一个发现《阴符经》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明确认为 “五贼” 就是 “五行” 的学者。他在《阴符经注》里这样说:“五贼者,五行也,五行各有气性,故能贼害万物,生长万物,亦能杀人,亦能生人。” 李筌这句话,直接说明了这句话的威力。在军事上,唐代名将李靖认为 “天有五贼” 是战场客观存在的五种关键变量,能洞察这五种变量的变化就能掌控全局,百战不殆。另外,明朝军事家、战略家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建立伟业的期间,也深受这句话的影响。他在《百战奇略》这本书里强调:“凡兴兵伐敌,必先见五贼。见民心向己则昌,见地利在己则昌,见天时助己则昌,反之则亡。”在提高个人修为方面,曾国藩将 “见五贼” 融入了自身修身和治军实践,将 “五贼” 解读为个人处世与团队管理的五种关键规律。他是这么说的:

一曰 “势之贼”,是指时势变化;

二曰 “人之贼”,是指人心善恶;

三曰 “己之贼”,是指自身的弱点;

四曰 “事之贼”,是指事务轻重;

五曰 “言之贼”,是指言语得失。


以上这些名人的推崇与实践,让《阴符经》以及其中的 “五贼” 思想,对历史上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中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自然界存在五种基本元素,它们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动力,能看透它们的运行规律并加以运用的人,就能顺利发展、兴旺起来。这里面的 “见” 字不是 “看见” 的意思,而是 “洞见并加以运用”—— 你了解了、悟到了,并且能很好地运用它们,这才是 “见”。但今天重点讲讲这句话里最重要的那个字 ——“五” 字。这个 “五” 字不是表面看上去这么简单,它对全书的理解至关重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五” 极为特殊,我们熟知的就有五行、五色、五味、五音、五脏、五谷等等,在众多领域都用 “五” 来表达 “全部”,这绝非巧合,其背后隐藏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玄机。在历史上,姜子牙、朱熹等人对这个 “五” 字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可谓 “大神打架”,各自观点都十分精彩。接下来结合这些文化先哲的观点,揭开 “五” 字的奥秘。


首先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他的观点代表了宋代及宋代以后大部分学者的看法。朱熹认为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的 “五贼” 就是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他认为 “天下之善,由此五者而生,而物亦由此五者而有,故即其反而言曰‘五贼’”。在朱熹看来,“五” 与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紧密相连:在自然层面,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万物的生克循环都离不开这五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在人体方面,五行对应五脏 —— 心属火、肝属木、肾属水、脾属土、肺属金,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核心;在天文层面,五行对应五星,古人发现金、木、水、火、土五星对万物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过,若将 “五” 局限于 “五行” 也存在偏颇,比如《阴符经》中提到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若将 “五行” 装在 “心” 里显然不符合逻辑,因为 “心属火” 仅为五行之一,无法涵盖其他四行,所以 “五” 的含义应该远不止于此。


再看看姜尚(姜子牙)的观点,他代表了先秦时期大部分人的看法。姜太公曾对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并非 “鸡蛋”)说过 “天有五贼” 的含义:“天有五贼,其一贼命,其次贼物,其次贼时,其次贼功,其次贼神。” 在姜太公看来,“天之机” 不可见,将不可见的东西加以运用就是 “道”,而 “道” 的具体体现就是这 “五贼”。它们分别是:其一 “贼命”,指长寿;其二 “贼物”,指财富;其三 “贼时”,指信义;其四 “贼功”,指功名;其五 “贼神”,指像 “神” 一样做事,总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其中最重要的是 “贼神”,鬼谷子也对 “贼神” 颇有研究,他说:“天下五贼,莫若贼神。此大而彼小,以小而取大。天地莫之能神,而况于人乎?”


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姜太公的说法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拓展,他说:“黄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范蠡得贼物之极,而霸南越;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 现在再看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诸葛亮实际上为我们举了 5 个例子,让 “五贼” 所代表的五个维度和作用更加形象生动:

第一,“贼命”(长寿),学黄帝的秘籍《黄帝内经》;

第二,“贼物”(发财),学范蠡的秘籍《陶朱公商训》;

第三,“贼时”(得信),学管仲的秘籍《管子》;

第四,“贼功”(成名),学张良的秘籍《素书》;

第五,“贼神”(以小灭大),学周文王的秘籍《周易》。


最后再看看人文始祖伏羲,伏羲对 “五” 的解读源于对天地自然的观测。伏羲通过观测天文,发现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四个极致点:冬至、夏至、秋分、春分,后来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最终形成八卦。在伏羲发现 “四象” 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河边遇到一只龙马,在龙马身上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图案 ——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河图》。《河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符号,也是《易经》的前身。更神奇的是,这个图案上所提示的内容,与伏羲的心得体会几乎完全一致。在《河图》的基础上,伏羲又发现了《洛书》,将《河图》和《洛书》放在一起会惊奇地发现,这两图的中间竟然都有五个点 —— 这是巧合,还是我们正在寻找的答案?而这五个点,正是解开 “五” 字玄机的关键。


在《河图》中,白点代表阳,黑点代表阴:最下方的白点代表冬至 “一阳生”,为 “天一” 数,“天一生水”,代表北方玄武;上方的黑点代表夏至 “一阴生”,为 “地二” 数,“地二生火”,代表南方朱雀;左方的白点代表春分 “三阳开泰”,为 “天三” 数,“天三生木”,代表东方苍龙;右方的黑点代表秋分 “三阴交泰”,为 “地四” 数,“地四生金”,代表西方白虎。这就是 “四时四象” 模型,那中间的五个点代表什么?这个点就是太阳。因为天地阴阳是动态变化的,无法独立影响万物,而中间的 “第五个点”,就是天地阴阳相互交融的关键,它是永恒不变的太阳 —— 天地、阴阳、万物一切的推动力,都来自于太阳。“天一生水,交五为六;地二生火,交五为七;天三生木,交五为八;地四生金,交五为九;天五交五为十”,通过 “五” 的连接,每个方位都实现了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形成动态的平衡模型,这也是 “天人合一” 思想的总源头,比其他民族的类似认知早了几千年。至此,“五” 的深意逐渐清晰:它不仅是五行、五事的概括,更是天地阴阳交融的核心,是推动万物运行的根本动力。


总结一下,以上所有内容中:朱熹认为 “五贼” 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姜子牙认为是 “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伏羲认为是 “春夏秋冬(四时)和太阳”。总的来说,“五贼” 的真正含义,是天道在自然、人生、社会等不同领域设置的 “总调控机制”,它们无形却支配着万物的生命与发展,是客观存在的规律集合。而我个人认为,这 “五贼” 其实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是四季和太阳,更是姜子牙所说的那五个维度。“五贼”,是对天道运行中能 “克制、转化、推动事物发展” 的核心力量的五个元素的总称。对于个人而言,如果领悟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并且合理运用,就能把握万物变化之法,洞察事物的本质与趋势,掌控事物发展的关键。这就相当于手里握着人生的 “总开关”,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补。个人遵循天道而行,走得稳、步子迈得踏实,日子和事业自然百事百顺。

上一篇:全球变革 暗中布局(天涯神贴系列:八大全球变革)

下一篇:量子随机还是人类自由意志?

你有爱心打赏我有激情创作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微信打赏二维码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凡打赏100元可成为本站金牌会员享受人工服务 人工服务项目若干 可接受私人定制等 咨询15896680811

最近支持 随机显示

用户头像 昵称:夏***
¥20.00
用户头像 昵称:梨***
¥5.00
用户头像 昵称:内***
¥20.00
用户头像 昵称:李***
¥20.00
用户头像 昵称:梨***
¥5.00

评论区

已有 0 条评论

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