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养生的三篇文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无畏布施 施者也是受者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当中以法布施最为殊胜。佛经中说:“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一般意义上来说,法布施就是把佛法的道理说给别人听,用佛法普度众生。
广义上来说,除了佛法,法布施还包含了世间法,比如说把某种技能教给别人,把某种知识传授给别人,这里讲的主要是和大家的生活更为接近的世间法。
有人会问,学校里的老师算不算法布施呢?那就要看老师教书育人的初衷了,如果是为了挣钱升职,就不能称作法布施,如果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那就是法布施。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很显然,财布施就是授人以鱼,而法布施就是授人以渔。财布施施舍给人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法布施则让受者得到了脱离苦难的法门,对于生活无着落的人来说,给一些暂时的资助,远不如传授他一项生活技能更加受用。修法布施者都是一些热心人,他们在布施的过程中从来看不到厌倦,因为名利并不是他们所求,所以也无所厌倦。
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热心的大妈,不厌其烦地给别人讲各种人生道理,纵使胡同里的大妈并不知道布施二字,但却以身示范了布施。她们往往面色红润,如沐春风,乐善好施,精气神十足。大妈们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般若二字,但在她们的心中却有着真正的大智慧。
无畏布施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总会遇到恐惧,遇到纷乱,小到对蠕虫的恐惧,大到遇敌入侵,陷入战争。帮我们赶走恐怖之物的人,是无畏施;冲上前线保护人民的军人也是无畏施。无畏布施者心中无所畏惧,而无所畏惧的原因正是内心通明,做事踏实,没有过多的散乱心,一心一意、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如果见到有人被偷窃,有人被抢劫,有人被伤害,我们出面制止了,就是人们常说的见义勇为,也是在无畏布施。我们在遇到困难,在害怕的时候,总希望有人能帮助我们,将心比心,在别人这样时如果我们能无畏布施,就能抛弃心里的怯弱,使自己无所畏惧。无所畏惧行善的人自然会心胸宽广,不容易受到七情的伤害,也会身体健康。
施者也是受者
龙树菩萨说:“诸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功德具足,所愿如意,皆从布施得。”人们大多是功利的,拜神学佛往往是为了达到利己的目的。但佛法的更高境界其实不是索取,而是施与。而在你施与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施与你。比如你给别人让了座位,他感谢你,你也因做了好事而心情舒畅。你把座位给了别人,也得到了由此而来的好心情,所以施与受是同时的,我们给的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
归根到底,一颗自在的心才有可能成就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创造一个快乐的人生!
收藏 打印
版权声明:本站是交互信息网,如是转载,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文章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