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生命
作者 姜堪政
关于生命,科学家与哲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宗教派别还有各自的看法。比如,西藏的佛学家对生命的认识就很有代表性,他们认为:“我们把生命造作成黑暗狭小的笼子,却又把它当成整个宇宙,由于我们关在这个笼子中,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另一个面向的实存”。他们,甚至包括其他的宗教派别在内都认为生命还有另外一个神秘的侧面存在,有的叫灵魂,有的叫鬼、神、耶稣、上帝等等,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还有不同的叫法和解释。他们认为,有上帝或者耶酥、神仙在控制着生命的这个侧面,即鬼神世界。那么,这个侧面,即上帝、耶酥、鬼神到底在哪里呢?说存在又不可以验证,这是怎么一回事?仅仅用迷信的概念或者用历史的原因很难解释其中的奥妙。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生命信息可以传达生命体的实存特性,比如,当人体A接受了人体B发出的信息波,并且产生共鸣的话,那么在A的思维里就会产生B的对应形象。这种对应的形象信息能够储存在A的大脑中,并且可以在没有B存在的时候,出现在A的眼前。
这种虚假形象的表现,可能就是所谓的鬼神世界。那些宗教派别对生命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很可能基于他们发现了生命信息世界的存在和生命信息的力量,不能认知又无法解释,就把它看成了神灵。
西藏也有一个井底蛙的故事。有一天,有一只海蛙访问一只从来没有离开水井的老蛙。
“你是从哪里来的?”井底蛙问。
“来自大海”海蛙回答,
“你的海有多大?”
“大得很。”
“你是说有我的井四分之一大?”
“大多了。”
“大多了?你是说像我的井二分之一大?”
“不!大多了。”
“像我的井这么大?”
“根本不能相比!”
“绝对不可能!我要自己去看看!”
它们一起出发,当井底蛙看到大海时,惊吓得脑袋爆炸。
这个寓言很有意义,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宇宙的认识不但要排除许多人为的干扰,还必须从许多传统的框框里走出来,才能发现新的天地。
人类认识生命的漫长过程,实际上也是认识宇宙的过程。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里,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便认为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相通,生命本源于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天人合一的说法以及人是小宇宙、天地自然是大宇宙;小宇宙与大宇宙相通等许多说法很可能来源于此。现在来看,古人对生命的认识很值得我们深思和研讨。
100多年前,恩格斯总结自然科学成就时指出:“地球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现象。”后来德国贝尔(Ba)教授曾进一步指出:“生命的基本活动实质是电子传递,只有当电子传递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和动、植物体内不仅存在恒定的或低频的电流,而且也产生高频电磁波。1962年乌克兰科学院出版了一本由卡仁斯基主编的专著《生命的无线电通讯》,其中报告:实验研究发现脑细胞和脑组织如同无线电元件的结构,产生电磁场,当有思维活动时,可发生电势变化,从而产生极微弱的无线电波,其波长在超短波范围内。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波尔(Herbert Pole)在第23届量子学讨论会上发表实验结果说:在1979年他的实验证明了人、动物、植物和细菌的细胞可以发射微弱的无线电信号,这种信号在细胞分裂期间特别强。
他认为:“在35亿年前自从生物进化开始以来,这种现象就一直存在,细胞发射电信号可能在胚胎生长、机体功能(如消化)、伤口愈合直至肿瘤生长中发挥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人体组织细胞可产生极高频电磁波毫米波,在此基础上英国发明了人体毫米波成像技术。实验研究还证明:一些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与其极高频电磁振荡相关,例如:免疫球蛋白识别抗原的过程,主要取决于毫米波辐射是否相干。但是无论是哪种认识,都离不开生命的基本物质属性及其电磁特性。细胞的生理活动可以产生电磁现象,同样电磁的变化也势必要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