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密关系-有家人或朋友在担忧能减低我们对担忧的“需求”
亲密关系-有家人或朋友在担忧能减低我们对担忧的“需求”。不少人认为担忧有“配额”限制,非达到标准不可,因此,如果配偶或朋友愿意担忧的话,我们不禁松了一口气。独力负责自己...
老人与孩子
刚刚搬进新居,小区便来了一群捡垃圾的孩子。他们一来,整栋楼的居民便没有宁日。他们经常恶作剧,挨家挨户地把门铃按得“嘟嘟”响个不停,为此,常常被住户们责骂。深受其害的是住在一楼的退休老人。特别是到了夏天,老人无法忍受这种声音的虐待,便打了110 报警。警察一来,孩子们就跑开了。警察一走,门铃又疯狂地叫了起来。
无计可施之时,老人找到年龄最大的孩子,并把他请进自己家里和他谈判。
老人告诉孩子头,他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9点钟休息,如果他们能准时按门铃通知他起床、休息,他每天可以给他们十元钱作为报酬,否则扣罚酬劳。孩子一听,喜出望外,马上答应了老人的条件,并在协议书上按了手印。
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守信,一大早就按响了老人的门铃,晚上九点准时通知老人休息。
第三天来领钱的时候,老人告诉孩子头,他每天中午都有午休习惯,希望一点钟加按一次门铃叫醒他。孩子头欣然应允,兴冲冲领了钱便走了。
到了第四天、第五天……一直到半个月后,老人已给孩子们列出了一张长长的按铃时刻表,几乎每隔一小时就要按门铃一次。由于次数过于频繁,孩子们经常忘记按门铃。按照协议,每少按或未能准时按门铃一次就要扣去一元钱报酬,如果次数超过十次,孩子们则按两次一元的价格倒赔老人的损失。孩子们渐渐对这桩生意失去了兴趣,要求和老人取消协议。他们宁愿去捡垃圾也不愿为老人按门铃服务了。
从此以后,这栋楼的居民们恢复了原有的安静。
>小故事大道理
有一句大家众所周知的话叫作"天底下没有坏孩子,只有不好的老师"。孩子淘气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教育得当,就可以使他们端正行为、改掉恶习。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