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庙子乡有个地方叫两河口,是洪洛河汇入伊河的地方。在两河口的南边耸立着一座陡峭的山峰,这座山峰,有好几个名字,有的叫它“犁云山”,有的叫它“文笔山”。可是后来这“犁云山”、“文笔山”的雅号,都很少有人叫了,大家都叫它“金子山”。为什么呢?这里边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这座山的顶峰下,有一个山洞,洞内住着父女俩,父亲鹤发童颜,女儿貌美无双。他们是司金的神仙。洞内设有金碾金磨,还有两头金驴拉得碾飞磨转。父亲把金块碾成金豆,女儿又把金豆磨成金粉。
山下住着一个樵夫,家中只有一位八十岁老母,又身染重病。他靠打柴、采药养活老娘,给娘治病。这一天,他上山打柴、采药,附葛牵藤向山上攀登。快到山顶时,忽然听到驴叫声,还有磨响声,接着还有人说话的声音,若远若近,时隐时现。他觉得奇怪,就攀藤沿石,四下寻找。忽然发现峰下有一石洞,声音是从那石洞里传出来的。他走近石洞一看,洞内金碧辉煌,耀人眼目。他壮着胆子向洞中走去。见一位老者和一位女子在那里磨金子。他彬彬有礼地向那位老者行了个礼,老者也善言善语让他坐下喝茶。临别赠给他了十颗金豆,要他拿回家去好孝敬老母,还嘱咐他不要向任何人说这里的情况。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靠打柴、采药连老母都养活不起的穷樵夫,突然不卖柴了,家中还有吃有喝,甚至老母亲的病也治好了,左邻右舍能不揣猜么?也是老娘一时糊涂,搁不住东邻西舍的探问,终于把实话说了出来。儿子知道后,就把她娘埋怨了一通,但是秘密再也保不住了。那个樵夫非常内疚,只好每天晚上跪在床上向山洞的方向叩头,祈祷金神的宽恕。
秘密既然识破了,邻居也攀山沿石上山洞里去讨金豆,那位老者,只要见有人进来,也是照样给他十颗金豆。
山下的一个大财主知道了这件事后,就打扮成一个穷人,领着十几个同样打扮的家郎,跌跌爬爬地走进了山洞。一进山洞,他看见那满洞的金子,就眼花缭乱起来。老者照样每人给他十颗金豆,他们却嫌少,就大把大把地抢起来了。抢着抢着,有人竟去拉金驴,抢那金女。
老者于是向他们百般说好话,他们就愈加蛮横起来。那财主指着老者的鼻子说:“你不要不识抬举,要知道这方圆几十里的土地都是我的。就连这座山,也坐落在我的土地上,你和你的女儿,也当然是我地盘上的子民!我念你有这套手艺,才允许你留在这里,要不……”
“要不,你又怎样?”金女用凛凛的目光逼着那财主。
“那就给我滚开,这山洞的一切都属于我的!”财主更加蛮横地喝斥着,并指示那些和他同伙的恶奴说:“家郎们,给我抢!”
恶奴家郎们正要动手,忽然那老者用手一指,财主和家郎们都一动不动了,接着洞门渐渐合拢了。这一群贪财者,就永远被关在了石洞里。
从此,人们便传说这父女俩,是金神显灵,就在山顶盖了一座“金神庙”,每年烧香供奉,这座山峰也取名为“金子山”。
流传地区:栾川庙子
讲述者:贾翰如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