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初冬,红三军在湘鄂西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来到栾川。
红三军队伍,纪律严明,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来不白拿老百姓的东西,严格遵守买卖公平的政策,每走到一处,除了书写革命标语,宣传红军政策,有时候还与群众拉家常,讲一些革命道理。从来不扰乱老百姓。他们是老百姓的队伍,为群众打富济贫,保护人民的利益。但是在那到处匪患的年代里,红军和共产党的名词,进入老百姓的耳朵里还尚属初次,不少群众对红军不了解,不知道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于是,红军队伍进入栾川后,绝大部分老百姓都跑到山里去了。在红军路过合峪要到庙湾时,不知道路线。当时合峪街的宋青莲是庙湾的教师,红军想请他给带一段路,可宋当时身上带有钱,怕红军给抢了去,就不愿带路,红军战士向他说:“你放心,我们是红军,我们不要你一分钱,只想让你给我们带一段路。”于是他就给红军带了一段路,到庙湾后,红军还给他付了两个铜元的报酬。红军走庙湾、翻瓦屋岭,经汤营到潭头,一直往西,当天晚上夜宿秋扒。
红三军一路沿途书写了很多革命标语。到秋扒宿营时,红军战士顾不上休息,上下跑着写标语。有两个红军战士将标语写到了秋扒街卢文焕家的墙上。标语写成后,红军战士无意中发现卢文焕家院里窗台上放着一个比较大的旧铜墨盒,红军战士就想借用一下,可是卢文焕全家人都“跑反”去了,家里没人,向谁借呢?又不能不吭声拿群众的东西,于是,红军战士就请示了首长,首长表示用后必须归还,经过允许,才将墨盒拿去使用。他们本想墨盒用后立即归还就行了,谁知在标语写完后,天色已是很晚了。他们突然发现卢文焕的铜墨盒不见了。这可急坏了两个红军战士,他们在想:将老百姓的铜墨盒弄丢了,怎么向首长汇报,怎么向老百姓交代。这时,其中一个红军战士因年龄还比较小,就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另一个红军战士虽然没有哭,但也急得满脸是汗。在这着急的时候,也能急中生智,他们突然想出了个办法:将红军队伍公用的新铜墨盒拿一个还给这家群众不就行了,不过红军部队的铜墨盒有点小,也不一样。他们想着,不能让老百姓吃亏,除了归还一个新的铜墨盒外,再送上三本书籍,同时还留下了一张纸条,以表示歉意。
红三军部队全体战士于次日凌晨就离开了秋扒。“跑反”的老百姓也都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卢文焕回到家里后,首先看到的是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水缸里挑满了水,其他什么东西也没动。在他掏出钥匙开进屋门时,意外地发现了窗台上有三本书和一张纸条,还有一个新铜墨盒。他一看纸条,全明白了。顿时,他眼里不觉流出了热泪。
卢文焕拿着墨盒和纸条以及三本无产阶级政治书籍来到街上,逢人就说:“这次过的队伍是好人,红军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早知道是这,根本就用不着跑恁远”。街上的老百姓一边看着墙上的标语,一边听卢文焕讲着,大家的心一时都明朗了很多。我们穷人可算有盼头了。
卢文焕把铜墨盒作为革命文物捐献给了县文化部门。
流传地区:栾川秋扒
讲述者:林景园,男,70岁,专科,文化馆离休干部
记录 者:林勃勃,男,32岁,大专,县文化馆职工
采录时间、地点:1989年3月92日于栾川城关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