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老君山 -据传 老君山为道教鼻祖老子李耳的坐骑青牛所化

来源:原创/搜整 发布:大学生 18

据传,老君山为道教鼻祖老子李耳的坐骑青牛所化。时至今日在豫西一带还流传着“老君选坐骑”的故事:相传当年道德天尊李老君辞别元始天尊,欲选名山讲经布道。临别之时,元始天尊赐于李老君黄狮、青牛、白虎、赤马为坐骑,以助老君布道之用。当时李老君捻须沉吟:狮虎凶猛,是谓强兽,赤马神速,行动偏疾,青牛虽蔫,正合“以柔克刚”之意,老夫便选青牛为坐骑。

虽然黄狮、白虎和赤马未被老君选中,但元始天尊旨意已下,岂敢不随老君前往。于是老君骑青牛在前,赤马紧随其后,白虎、黄狮依次跟随,从三十三重太青天自西而东降临人间。李老君一路行来,圣眼慧目遴选落脚圣地,寻遍九州竟无理想之处。正在焦虑,忽见伏牛山巅祥云弥漫,仙雾缭绕,便使出穿雾寻针慧眼一望,原来是一处秀丽风光,却被云雾所遮罩。“天下名山在此,何不在此落脚?”说着,老君用拂尘将青牛轻轻一点,那青牛便落在伏牛山上。赤马冷不防青牛驻足,失了前蹄,跪伏在地,马头恰好对着牛头,那白虎正慢吞吞举步前行,听见赤马“扑通”跪下,也就势面北而蹲。黄狮因嫌青牛缓慢,边走边打瞌睡,白虎已停,黄狮仍行,直到鼻头碰住了白虎的尾巴,才知道大家已经停下了,也就势往地上一趴,又呼呼睡了起来。老君见状,哈哈大笑:青牛、赤马、白虎、黄狮,尔等既随老夫布道,就应在此保佑一方百姓。青牛、白虎、黄狮,化为伏牛三鼎,成为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赤马且伏于青牛之侧,随时听候调用。于是青牛化成了东鼎山,因风景秀丽,被人称为景室山,又因此山为老君点化,故称老君山。南天门两侧的亮宝台和玉皇顶便是青牛的两只犄角。赤马化成了马鬃岭,马鬃崖就是它弓起来的脊背。白虎化成了中鼎山,因其景色优美,人称华室山。山上的奇异洞穴就是它的眼睛。黄狮化成了西鼎山,至今还保持着似醒非醒的惺忪睡态。

北魏时,作为纪念,在山上建有老君庙。唐贞观年间,朝臣尉迟敬德监工重修,铁椽、铁瓦、铁站神,老君骑铜牛塑像,慈祥肃穆,金碧辉煌。明万历年间,因皇室笃信道教,早就与老君山结下了深厚的道教之缘,故铸大钟一口,至今仍在山顶老君庙前竖立。钟围花纹精美,“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迹清晰。接着皇帝遣中使,发帑金,敕建“金顶太清观”。还颁赐道经一藏,山上尚存颁赐老君山道经谕由碑一通。同时,皇帝又降旨诏谕老君山住持及道众:“朕发诚心印造《道大藏经》,颁赐在京及天下名山供奉……”明天启年间,处士宁功明及门朋志友,捐金帛,寿梓,雕刻祖师、佑圣真君、周陶元帅等神像。

每年四月初八日为老君山香火庙会,从初一至初十,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的香客游人、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流传地区:栾川

讲述者:李玉瑞(满族),男,84岁,高中,离休干部

记录者:宋明方,男,69岁,大专,文化局退休干部

采录时间、地点:2006年3月18日于栾川城关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