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厂 五十年代初 我家前面有一家香厂-往事入画
香厂五十年代初,我家前面有一家香厂,我常常跑去那里耍。香的原料是野生的香料叶子,上山采回来晒干就行。制香的主要设备有水车、啄杆、啄碓。河水冲转水车,带动四根啄杆。...
在中国诗词史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诗人:他们或许没有留下百首千首的诗集,甚至生平事迹都模糊难考,却凭借一首诗,便在文学长河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成为后人仰望的 “诗坛传奇”。这些诗作或豪迈壮阔,或深情婉转,或意境悠远,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仅凭一束光,便照亮了整个时代的文学天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提到 “一首诗封神”,最先被想起的,必然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在唐诗的璀璨星河中,这首诗被誉为 “孤篇盖全唐”,连闻一多先生都曾盛赞它 “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的生平记载极少,《全唐诗》中仅收录了他两首诗,可就是这《春江花月夜》,却让他名垂千古。诗的开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仅用十四个字,便勾勒出一幅壮阔而静谧的春江月夜图:春江水涨,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随潮水缓缓升起,水天一色,清辉满溢。这份开阔与柔美,瞬间将读者带入空灵缥缈的意境中。
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折绕过花草丛生的原野,月光洒在树林间,如同细密的雪珠闪烁;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望着永恒的江月,追问着生命的起源与轮回,将个人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对比,生出一种苍茫而豁达的感慨。
更妙的是,诗中还藏着一段含蓄的相思:“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漂泊的游子与思念的闺妇,在同一轮明月下共享忧愁,却无法相见,这份细腻的情感,让壮阔的意境多了几分温柔的温度。整首诗融写景、抒情、哲理于一体,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读来如行云流水,余韵无穷。也正因如此,张若虚仅凭这一首诗,便超越了无数诗作等身的诗人,成为唐诗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
崔颢:《黄鹤楼》让李白 “眼前有景道不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的《黄鹤楼》,是唐诗中咏史怀古题材的巅峰之作,甚至让 “诗仙” 李白都自叹不如。
传说李白登上黄鹤楼时,本想题诗留念,可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却放下了笔,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能让狂放不羁的李白甘心 “认输”,这首诗的魅力可见一斑。
诗的前四句,以 “黄鹤” 为线索,讲述了黄鹤楼的传说:昔日仙人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这座空荡荡的楼阁,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唯有白云千载以来依旧飘荡。短短四句,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虚无缥缈的仙气,将黄鹤楼的神秘与悠远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笔锋一转,从怀古转向写景:晴朗的江面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十分茂盛。这两句对仗工整,色彩鲜明,将眼前的实景描绘得生动鲜活,与前四句的虚景形成鲜明对比,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
最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又从写景回到抒情:夕阳西下,诗人望着江面的烟波,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心中涌起浓浓的乡愁。这份乡愁,不是小家子气的哀怨,而是在历史与自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深沉与辽阔,让读者也随之动容。
崔颢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可《黄鹤楼》却让他在诗坛站稳了脚跟。这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自然的清新美,还有人情的真挚,堪称 “咏黄鹤楼第一诗”,也让崔颢凭此一首,便成为后世敬仰的诗人。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句 “更上一层楼” 传千古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唐诗中最家喻户晓的诗作之一,尤其是后两句,早已超越了诗词本身,成为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的人生格言。
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前两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河图:夕阳靠着山峦缓缓落下,黄河奔腾着流入大海。诗人用 “依”“入” 两个动词,将静止的景物写活,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夕阳西下的动态,听到黄河咆哮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
后两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诗人由景生情,得出的人生感悟: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这两句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实现更高的目标。
王之涣的诗作现存仅有六首,可《登鹳雀楼》却让他的名字传遍了千家万户。这首诗不仅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雄浑,更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历经千年,依旧能给人带来力量,王之涣也因此凭这一首诗,成为诗词史上的 “励志代表”。
王翰:《凉州词》写尽边塞豪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的《凉州词》,是唐诗中边塞诗的经典之作,将边塞将士的豪情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
诗的开篇 “葡萄美酒夜光杯”,便营造出一种奢华而浪漫的氛围:晶莹剔透的夜光杯里,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让人仿佛能闻到酒香,看到将士们举杯畅饮的场景。可下一句 “欲饮琵琶马上催”,却瞬间将这份浪漫打破 —— 正要饮酒时,马背上的琵琶声响起,催促着将士们奔赴战场。一 “欲” 一 “催”,形成强烈的对比,将将士们在战前短暂的欢愉与即将面临的残酷战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后两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更是震撼人心。将士们明知战场凶险,生死未卜,却依旧豪言壮语:就算喝醉了躺在沙场上,也请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又有几人能平安回来呢?这份看似洒脱的背后,藏着对战争的无奈,对生命的珍视,更有着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与家国情怀。
王翰的诗作留存不多,可《凉州词》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边塞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既有边塞的雄浑壮阔,又有人情的细腻复杂,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塞将士的真实心境,王翰也凭此一首,在边塞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诗人,或许没有 “诗仙”“诗圣” 那样的盛名,或许留存的诗作寥寥无几,可他们却用一首诗,将自己的才华与情感永远地留在了历史中。这些诗,是他们生命中最璀璨的光芒,也是中国诗词史上最珍贵的宝藏。它们告诉我们,真正的好诗,无关数量,只关质量;真正的诗人,哪怕只有一首佳作,也足以惊艳千年,封神诗坛。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