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法倒是有些意思,我们在平日里评判一个人,怎会半个半个的来 评价,这又不是在切水果,怎么就算是“半个”呢?
其一,孔子。这孔圣人自是不必多言,自古以来他一直都是国人心中的 “圣人”,毋庸置疑。他是大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还开创了儒家学派。孔子在教育上所作的贡献,是难以言表的,他的教育所向的人群不仅仅是上层阶级,更多的是底层的老百姓。正是因为如此,众多的底层学子也有了学习的机会。
此外,孔子的思想,在后世的很多朝代都被奉作是主流的思想。
其二,王阳明。对于很多人而言,王阳明似乎不是那么熟悉,不过,在明朝之时,他可是位了不得的人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当时极为出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后世之人称“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由此可见一般。
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我们国家流传,而且还流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可谓是影响深远。
最后这“半个”曾国藩,为何会被梁启超称是“半个”圣人呢?
曾国藩在整个的近代史上是比较出名的人,是晚清时期的名臣。在军事、政治、文学、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极为出色的成就,人们了解得多的兴许都是他的湘军创立事迹,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是位极有道德之人,不管是修身还是齐家,亦或是对朝堂,他都是做得极好的人。他是后世很多人所崇拜之人,也是备受大家敬佩的。
曾国藩的一生,一直都是以程朱理学为纲,不过,在奉行程朱理学之时,他又是极为理性的,并不是盲目地照搬 ,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 。胡哲敷曾这般评价曾国藩:“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不过,在梁启超看来,这曾国藩之所以只能称作是“半个圣人”,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这曾国藩有一个“污点”——在清王朝的诏令之下,带领着军队将“太平天国运动 ”中的农民起义军镇压了。虽说客观上而言,曾国藩不过是在履行自己为人臣子的本分,但是从整个的历史发展来看,并不是百姓们的意愿。
因此,在梁启超看来,这曾国藩在此事上做得不对,这格局还不够大,故而只可称得上是“半个”圣人。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