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看完让人感叹,既替茶壶主人可惜,又觉得这是他自作自受。明明有两次能够挽回的机会,但他都没有抓住,一味意气用事,错失生活中的美好。回头想想,谁的人生里,没有过“失手打翻茶壶”的经历呢?
工作中,受到一点委屈,一怒之下拍桌子走人,裸辞完陷入经济危机;生活中,脾气一点就着,一气之下发现自己做了个错误的决定,难以挽回。有句话说:“人在愤怒时智商为零,这时候做决定是最愚蠢的。”
很多时候,遇事不分青红皂白,没弄清原委,便贸然做出行动,只图一时快意,往往会导致遗憾和后悔。在做决定前,多给自己一点冷静思考的时间,许多事情,也许就会是另一种结局。
二、五代时,冯道与和凝同朝为官,两人交情很好。一天,冯道穿了新买的靴子去拜访和凝。巧的是,和凝两天前也让仆人出去买了双靴子,跟冯道同款。于是和凝便问冯道:“你的靴子多少钱?”冯道不慌不忙地抬起右脚说:“便宜得很,五百。”和凝一听就火了,转向仆人抬手就给了他一巴掌,骂道:“一模一样的靴子,竟然跟我说要一千?”这时,冯道又慢慢抬起左脚说:“这只也是五百。”和凝一下子傻愣在原地,非常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很多时候,我们看见的并不一定就是事情的全貌。凡事多等一等,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转机。千万别让愤怒和暴躁冲昏了头脑,冲动之下的鲁莽行为,极有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过错。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位年轻人,太太因难产去世,留下了一个婴儿。平日里,他既要工作又要照看孩子,非常吃力。于是他养了一只极通人性的狗,上班前将孩子喂饱,然后让这只狗在家照看着。一天,他下班后去看望朋友,回家路上突遇大雪,直到次日凌晨才赶回家中。推门一看,却发现满地血迹,他赶紧冲进卧室。那只狗卧在床边,满嘴鲜血冲他大叫,孩子却不见踪迹。他断定是这只狗吃了孩子,顿时一股热血冲上脑门,抡起木棒把狗活活打死了。随后,他听到床下传出微弱的哭声,趴下来一看,孩子完好地蜷缩在床底。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错,起身循着血迹往里走,在厨房发现了一只被咬死的狼。
冲动是魔鬼,你永远不知道,失去理智做出的行为,会让你付出怎样的代价。
莎士比亚说:“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怒时不言,恼时不争。生活中,少些一时冲动,多给自己冷静和清醒的时间,事情才有回旋的余地。
三、心理学家罗纳德博士曾说:“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爆发时可以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如果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真正的高手都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先分析心态,再分析事态。
在一个数百米深的矿坑中,有几个矿工正在作业。突然矿灯出现故障熄灭了,矿工们非常害怕,手忙脚乱地到处找出路,一番摸黑寻找却毫无结果。这时,有个矿工说:“与其这样盲目乱找,不如静坐在这边,看能否感觉到风的流动,因为风一定是从坑口吹来的。”于是矿工们都坐下来,努力感受风的流动。
刚开始,大家没有任何感觉。但过了一会儿,他们的感官开始变得敏锐,逐渐感受到一丝微弱的风轻拂过面颊。终于,他们顺着风的来处,找到了出口。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人在情绪失常的情况下,智商往往会下降,很容易犯错,找不到出路。
想发火时,别急着说话,冷静12秒,或者暂时离开让你生气的环境;遇事不顺,不要轻易做决定,给自己两天缓和的时间,调整好状态,再去解决问题。生活就像一场拳赛,越是心浮气躁,越容易自乱阵脚,失去理智。遇事先放在一边,给情绪一点降温的时间,才能理性处理问题,掌握好自己的人生。
四、林语堂先生曾说:“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遇事冷处理,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成熟,更是一种通透豁达的大智慧。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管住自己,与不快的情绪告别,认真活好当下,去拥抱美好的人生。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