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抱怨之驴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驴耕田回来,疲惫地喘着粗气,向狗抱怨:“每天都这么多活儿,真的好累,不想干了。”狗听了转身对羊说:“驴说它太累了,怪主人给的活儿太多。”羊对鸡说:“驴说主人给它的活儿太重,不知道别人家的驴是否也这么累。”鸡又对猪说:“驴不准备给主人干活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主人给猪喂食时,猪向前一步说:“主人,最近驴的思想很有问题,它说不愿再给您干活了,想到别的主人那里去。”
听了这话,主人大怒,第二天就把驴宰杀了。
仅仅因为一句埋怨,可怜的驴,便遭遇了悲惨的结局。生活中很多人遇到难处,也跟故事里的驴那样,喜欢找人诉苦。却没想到,一味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淖。
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20%的人不关心,剩下的80%听了会很高兴。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将痛苦默默吞进肚里,独自去消化一切。俞敏洪曾讲过自己刚创业时的经历.1991年从北大辞职后,为了养活家庭,他只好下海办起培训班。那段时间,他尝遍了酸甜苦辣。冬天里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广告,双手被冻得僵直。应酬中一口气喝下两斤白酒,喝完直接就被送进医院。
可每当亲友们问起时,他却总说还顺利,从来不提及那些难处。他心里明白,不管道路多难多辛苦,只能独自去承受。正是这种强大的内心,才使他成就了后来的事业。想起亦舒说过:“诉苦亦无用,许多事只得靠自己。”总是到处诉说自己的不幸,既妨碍他人,也会拖累自己。生活从来都是冷暖自知,别人无能为力。有些苦只能自己吞,有些累只能自己扛。学会克制你的倾诉欲,咽下委屈,吞下抱怨,在沉默中喂大自己的格局。
2、发怒之驴
有一头驴,正在磨坊里拉磨。突然,流浪狗跑过来,冲它冷嘲热讽地说:“你这头傻驴,只配在院子里拉磨,你活一辈子还不如我活一天快活!”驴听后顿时怒火中烧,飞快地冲出去。可狗跑得太快,它没追上,回来后越想越生气,完全没心思干活。这时主人八岁的儿子刚好跑过来,驴正愁没地方发泄,于是一脚踢向孩子。孩子摔了出去,跌得头破血流,哇哇大哭。主人赶来后非常恼火,认为这头驴已经疯了,直接把它卖到屠宰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控制不住那些坏情绪,一旦发泄出来,最后买单的也都是自己。饶雪漫说:管不住脾气的人容易被别人的眼色所伤,藏不住眼色的人就容易被别人的脾气砸中。学会没脾气,不摆臭脸的过程,其实也是长本事的过程。
《史记》中记载,孔子五十岁后周游列国,四处游说,结果遭到诸多嘲弄。有一次,他在郑国游说,突然一位隐士跳出来指着他骂道:“你这个丧家之犬!”孔子听后,不怒反笑,欣然答:“然哉!然哉!”
面对奚落,孔子以广阔的胸襟付之一笑,毫不动怒。能这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怪乎能成为一代圣人。演说家安东尼·罗宾说:“杰出人生的秘诀,在于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这股力量,而不是被这股力量所反制。”
遇事不妨冷静一些,给情绪一点降温的时间。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先分析心态,再分析事态。做情绪的主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把生活经营好。
3、沙漠之驴
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曾播过这样一个片子:非洲夏夜的沙漠中,一头强壮的毛驴在安静地吃草。有几只蝙蝠悄悄落在它的背上,驴立马抖动身体,想要驱赶它们。起初驴子不断抬蹄,用尾巴来回扫动。这时,蝙蝠伸出细小的舌尖,轻轻地舔驴子的后背。渐渐地驴感觉越来越舒服,于是不再驱赶,继续低头吃草。就这样,驴子在舒适中被麻醉了,蝙蝠一会儿就咬了个小口,与同伴轮流喝干了驴子的血。
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沉溺于舒服与安逸,结果一点点毁掉了自己。有句话说:环境中的舒适区,心理上的舒适区,还有习惯的舒适区,正如一个又一个的猪圈。一旦落进去,看似蛮舒服的,有吃有喝有烂泥打滚——但这所有的舒适,都需要你来买单。你所享受的舒适,正在慢慢地吞噬你。
我之前在报社认识一个记者朋友。那位朋友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纸媒还是主流,记者也是非常风光的职业,朋友因此过了一段很舒适的日子。每天准点打卡上下班,周末参加饭局,和朋友同事一起喝酒吹牛。他曾经以为,这样美好的日子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巴掌。当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冲击,身边人纷纷转行离开时,他才发现自己除了好的酒量之外,别无所长。
在这个激流时代,没有进步就等于退化。人一旦松弛才来,就会慢慢被惰性吞没。
正如作家吴军所言:“很多人成不了大气候,不是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过早地选择了安逸,停止了奔跑。”成年人的世界,你是出众,还是出局,都是有因果的。你现在享受多少安逸的快乐,以后就要承受多少平庸的痛苦。
4、狂妄之驴
有人曾问哲学家泰勒斯:“何事最为难?”他回答了五个字:认识你自己。某寺院里有头拉磨的驴,一天,住持带着驴下山去送一座佛像。来到山下,没想到路人们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见此情景,驴不禁飘飘然起来,原来人们如此崇拜我。回到寺院后,驴认为自己身份高贵,死活不肯再拉磨了。
僧人们无奈,只好放它下山。
驴刚下山,远远看见一伙人,它大摇大摆地站在马路中间,希望再次受到膜拜。没想到,众人见一头驴挡了道,怒从心起,拿起棍棒朝它挥去。驴仓皇逃回到寺里,内心悲愤不已:“人心险恶啊,第一次他们对我顶礼膜拜,可今天竟对我狠下毒手。”僧人们叹息一声:“果真是蠢驴!那天,人们跪拜的,不是你,是你背上驮的佛像。”
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很可能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很多人一朝得势,就变得眼高于顶,盲目自信。却忘了,自己之所以能获得成就,不是比别人多优秀,而是站在更高的位置。
作家巴特勒说:“有自知之明的人,常常转动心中的明镜鉴照自己。”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身居高位时,获得了多少追捧;而在于有清醒的自我认识,能够远离傲慢,减少犯错。行走于世,切记放低姿态审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修好自己的本事。
5、坠井之驴
在《羊皮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头驴子,掉进一个很深的枯井里,凄惨地哀嚎,希望主人能救它出来。主人权衡了下,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摇着头走开。驴子一次次试图跳上去,无奈井壁太高,又一次次跌下来。每天都有人来到井边,往下丢垃圾。它不甘心被垃圾埋没,于是一抖擞,就把垃圾甩下来,用脚踩紧。就这样,它不断把垃圾垫在脚下,让自己慢慢登高。终于有一天,它抬头能触到井口,于是用力往上一跃,成功回到地面。
面对无人援助的绝境,这头驴若自暴自弃,就只能埋骨于井底。但它从未放弃,拼尽全力想方设法地寻求自救,终于重获新生。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写道: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人生的选择。
作家林清玄,出身贫寒,却自幼热爱文学。有次他与父亲说起自己的作家梦,结果被父亲反手打了一巴掌。尽管失去亲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却从未言弃。中学念完,林清玄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他摆过地摊,洗过衣服,做过搬运工,甚至在屠宰场杀过猪。白天做苦力挣钱,晚上拼命写作,每天坚持写2000字。
凭借自己的努力,17岁时,他在报纸上发表了处女作,成功走上作家之路。《了凡四训》里说:“命自我立,福自我求。”这个世界上,没人能替你坚强,你想要的,都得靠自己争取。
没人为你撑伞时,学会做自己的屋檐;没人伸出援手时,学会做自己的靠山。人这一生,依靠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愿我们都能走好一个人的路,敢于披荆斩棘,活成真正的强者。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里说: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生命是场没有终点的修行,只有不断淬炼、沉淀,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读懂这5头驴的故事,熬过命运的淬炼,终会邂逅你想要的生活。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