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个话题其实很简单,你看一看历史你就很清楚了。就说三国吧,都知道赵云很厉害,但他如果和诸葛亮相比呢?每次谈到孔明先生的才华水平的时候,都会说一句话,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你仔细想想,这句话太高了,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提前把这些天下形势都看透了,诸葛亮比赵子龙要厉害很多。
那刘备呢?他武不如赵云,文不如诸葛亮。但仔细想来,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舌头比拳头厉害,笔杆子比枪杆子厉害。拍脑袋的比拍大腿的厉害,你就能知道什么是成熟,什么是进步,什么是领导。
所以历史上除了武的英雄以外,还有第二种英雄,叫文的英雄。这些人没有武功,不去打天下,不上战场,但是他们动动笔杆子,动动舌头,动动头脑,就能够决定未来,把握规律,影响大局,他们都能做的特别好。刘伯温、张良、陈平、徐茂公这些文的英雄更让人佩服。
说到这儿为止,一个困惑产生了什么困惑?大家看刘备文不如诸葛亮,庞统,武不如关张赵马黄,他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但是他是老大,而且所有人都很服他。唐三藏没有神通,没有法术,昏庸无能,胆小怕事,偏听偏信,打击先进,但是他是团队的领导,他是老大,所有人都服他。另外你再看梁山团队的宋江,没形象,没背景,没资源,没专业,文也一般,武也一般,但是英雄好汉都服他。
所以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史上,在中国的这个民间传统和这个历史典籍当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文的英雄,有武的英雄,但是这些英雄都听一个平庸之辈的领导服从一个平庸之辈的管理,比如刘邦、刘备、宋江、唐三藏,这些人看起来都有点儿平庸,当然这平庸要加引号。这些英雄为什么称英雄?很简单,叫做领导英雄。你别看刘备文也一般,武也一般,但是他能调动诸葛亮,庞统关张赵马黄,他把这些人调动。
刘邦在打败项羽后在庆功宴上说:我能取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断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就一定胜利,攻就一定攻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
这里的“我却能够使用他们”其实就是领导能力!
历史的例子很多,真的这三类英雄最利害的就是领导英雄。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