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
陈志宏翻到我写的一篇超为《幸福需要提醒》的小品文,惊讶地看了看我,说:“你也发过一篇这样的文章。毕淑敏也写过一篇类似的散文,名叫《提醒幸福》。”我听后马上证住了,第一个反应是:她写过的东西难道我就不能写吗?她想到的东西难道我就不能想到?但我没这么直白,而是反问:“是吗?这难道有什么必然联系?”其实从他惊讶的表情中我已看出来了,他在怀疑我抄袭或模仿毕淑敏,只是碍于朋友情面,不好意思说破。尽管他没说破,但我内心已经疙挖瘩瘩仿佛自己真成了剽窃者或模仿者。
说句良心话,写《幸福需要提醒》纯粹是个人心得,又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手笔,仅仅五百字的感觉而已。写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毕淑敏写过《提醒幸福》,因为我从来没买过她写的书,没读过她写的文章,只知道她的大名而已。话又说回来,中国名家那么多,著作等身的人又不少,就算我天天读书看报,也不一定非看到毕淑敏那篇并不怎么出名的《提醒幸福》。谁知道自己的作品会和人家撞车呢?不该就不该在自己的东西和人家大名人撞上了。和大名人撞了车,人家不怀疑你难道怀疑毕淑敏?倒霉的人肯定是我等无名鼠辈。你打落牙往肚子里吞吧谁叫你没名气呢!
设想一下,假若我吴志强比毕淑敏名气大,或获过诺贝尔文学奖,不知我的文友还会不会用如此眼光看我。或者毕淑敏干脆就是无名小卒,而我却是大名鼎照的一流作家,那又会是何景象?我敢百分之百肯定,即使他不怀疑毕淑敏,他也断然不敢用如此眼光待我,不会对我产生半点质疑。这就是名气在习惯思维中所起的霸权作用。
现实生活中还会产生很多类似的霸权。
明明是眉清目秀、西装革履的人偷了钱,但在一时没抓住真凭实据的情况下,遭质疑的往往是尖嘴猴腮、衣冠不整的无辜者。明明是豪华轿车撞了农用车,不明真相的旁观者却总咄咄逼人地叫嚣着让交警扣押农用车赔偿豪华轿车的损失。
明明是拘谨者一不小心摔碎了花瓶,因为花瓶主人没亲眼看到,结果劈头盖脸将好动者臭骂一通。
>小故事大道理
霸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评判者盲目的主观霸权,也有参照对象在优势上产生的客观霸权,一旦弱势和强势相撞,遭遇霸权欺压的,肯定是弱势群体,这是无可非议的。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