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山路弯弯 唐世华 早期短篇小说选 岩在交通非常不便的山区任教已十多年了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李致 18

山路弯弯

作者:唐世华

岩在交通非常不便的山区任教已十多年了,把上有多病母亲下有幼小女儿的家全丢给了在城里工作的妻子竹。

为岩往城里调动的事竹跑教育局多年,今年好容易有点眉目了,岩却一封信告知:“我的工作暂无人接巷,调动的事以后再说。”读了岩的信竹气坏了,心想多蠢的书呆子啊,难道无人愿去的地方就该你一人独包一辈子么?一气之下竹启程去找岩,带着一肚子“飞毛腿导弹”。

坐车到了 A镇,竹在乡人的指点下来到陆山根下。啊!好一座苍茫的大山:几条黄色的小路由山根下分开伸向了不同方向,像一个巨大的鸡爪印。天啊!我怎么没问问人们该走哪条路呢?竹心里好急。

竹正在疑虑徘徊,山站左边第二条路上下来一少年。竹迎上去问:“小弟弟,知道去含晃村走哪条路吗?”“就是我走的这条路。顺路往前走15里便是。”少年伶牙俐齿地答。“姨,你到谁家?”看着一身城里打扮的竹,少年好奇地问。

“找岩。”

“旮归村的老师? 你是她的家属?”少年的声音中带着惊喜。“嗯。”竹点头应着。

“姨,快走,我送您一截。前边有条山涧,您不能趟水。听我们老师说过,您有关节类。”

一路交谈中竹得知少年叫杰,是岩的学生。他在岩手里读完高小考上了镇中,现在是县城重点高中的学生。

山路很难走,高高低低,曲里拐弯……除了双腿外,任何交通工具都是用不上的。今日亲自走这条路,竹对岩那年因大雪封山示能回家过年才算真正理解。说不清走了多远,竹只知道自己感到浑身乏困时她(他)们才到了杰说的那条山涧边。这是约两米宽的山涧,水很清,涧底石块清晰可见。只是水很凉,竹的病腿确不敢趟。杰带她向上游去。

"怎么不在水中放几块大石头?那多方便。”竹问。

“经常放,只是一发洪水便被冲跑。”杰答。

“噢一。”竹表情带出惊悟,为那咆哮和洪水。

杰带竹向上游走有百余步,一座自然桥出现了。一条咳珠溅玉般的瀑布上面,涧两边伸出的岩石几乎碰到了一块,形成了一座稳固的天然桥。过桥后,杰又给竹拂噗了一陈路说:“姨,我不能再送您了,我要到A镇赶12点进城的班车回校。”竹看表已11点多,心里很急。便催:“快走,你快走吧。”

“没事,我赶得上。”杰边说边返回了原路。看着他那小而坚实的身影,竹心里感到了一阵热乎乎的难受。

竹独自往前走了没几里,山路又伸向了一片松林。这是一片幼林,树干都杯口粗……这林虽没有原始森林的遮天,蔽日和神秘莫测,但未进过林子的竹还是有几分胆怯。她正在在踌躇时,林中钻出一位老人。

“孩子,去俣晃村?”老人的目光很关切。

“您怎么知道?”竹反问。

“这条路只通旮旯村,再没别的去处。”老人笑答。

“噢--”。竹心中泛起波澜。

好偏僻的山区,一条咱竟只通一个村……”到谁家作客?”老人又问。

“找岩。”竹答。

“是找我村先生!走,我送送你。”

“怎敢麻烦您老人家呢。”

“不要紧,我是看林的,反正这活儿就是来回在林间转悠。再说,我们山里人想报签先生的大恩都找不着机会哩……”老人絮絮四田地找开了话匣子。从他嘴里竹得知:这个村在岩没来前没出过一个初中生,因为这里地处偏僻派不来教师,村晨的一位民办教师因文化低只能教到四年级。直到岩来后孩子们才都念完高小。这些年来,已有不少孩子上了初中、高中,还有两名上了大学。

分手时老人对竹说:“孩子,我和我那上初中的孙子说好了,你他考师范,毕业后回村接替他老师教,这位好老师也主回调调了,谁没有家…"

竹顺着老人指点的路又拐了一个糨,眼前豁然开朗:在绿色屏障般的山湾里,清悠悠的河水环红着一个桃柳掩的小村……啊!多好的人,多美的村。这里本应是人杰地灵的宝地,怎能因为交通不便耽误了孩子们呢!竹心里开始为这里的孩子们抱不平。

……竹为岩拆拆洗洗忙乎了两天后,才突然想起自己进山的使命来。奇怪,我的那些“飞毛腿导弹”呢?想了想她明白了,那些本不该带的东西都遗落在张弯弯的山路上了。

(选自1997年10月4日《张家口日报》)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