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青铜神兽 价值:充分体现出春秋时期我国青铜器铸造业高超的技艺

来源:原创 发布:林子朱 21

名称:青铜神兽

年代:春秋时期

题材:兽形青铜陪葬品

材料:青铜合金

规格:通高 48厘米,长46厘米,宽 24.6厘米

价值:充分体现出春秋时期我国青铜器铸造业高超的技艺

22 形象诡谲的楚铜器-青铜神兽-国宝文物-天下至宝

出土情况和馆藏

20世纪 70年代初期,在兴建丹江口水库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时,施工队无意中在河南淅川下寺发现了一座楚墓室。1989年10月,在距离下寺楚墓群很近的和尚岭出现古墓盗掘现象。次年,考古人员对和尚岭及其附近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

在这次墓葬挖掘过程中,出土了许多件青铜器,其中包含了一对大小相等、造型和纹饰也几乎相同的青铜神兽,这两件文物后来被分别馆藏于河南省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被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馆的这件青铜器神兽因为造型怪异,风格诡谲,华丽夸张,一出土便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由于出土这尊青铜神兽的徐家岭楚国墓室曾经遭遇过掘,青铜神兽的摆放位置发生了重大偏移,故而影响了考古专家对这两尊神兽作用的判断,给文物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得这两只神兽在墓室中的用途成了难解之谜,一时间,各界人士众说纷纭。

其中,有一部分考古专家认为这两只神兽是镇墓兽,也就是《楚辞》中曾经记载过的“土伯”。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似乎又有些不妥,因为在这一对青铜神兽的脸颊上有两丛柿蒂形花卉,和其他镇墓兽相比,多了一份俏皮,却少了几分狠戾。如此,单从它们的造型特点上来看,它们便与镇墓兽相差太大,故而这种说法备受质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两只青铜神兽是一种乐器支架,因为在这两只神兽的腹侧部位都有环钮,故而这些考古专家猜测,这两个环很有可能就是用来拴住物体的,那么青铜神兽既有可能是某种乐器的支撑底座,又有可能是用来悬绳系鼓的,还有可能是鼓架或者编磬架……在各种各样的说法之下,至今也没分出个是非高低来,这对青铜神兽的真正用途也就无人知晓了。

但有一点考古学家是普遍认可的,那就是大家一致认为,这件青铜神兽可以充分体现出春秋时期我国青铜器铸造业技艺之高,这繁复的造型以及精美的纹饰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了当时楚国人的审美趣味,以及这种趣味为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业带来的发展。

艺术价值

这尊馆藏于河南省博物馆的青铜神兽制造于春秋时期,它的通高为48厘米,长度为46厘米,宽达24.6厘米。从造型上来看,青铜神兽可以说是颇为诡谲的,它的全身是由龙、虎、龟三种动物组成的,分开来看就是龙的首部、虎的颈部、虎身、虎的尾部及龟的足部,这种集多种动物的外形于一体的造型,哪怕只看一眼便能吸引住人的注意力。

青铜神兽的头部造型非常奇特,总体而言是呈倒梯形的,龙首上的双眼小而锐利,细看之下,你会发现,这只青铜神兽的龙口张牙吐舌,看起来十分犀利,但若从正面看去的话,这只青铜神兽的神态又显得十分专注,它好像正在侧头注视着什么似的,表情不仅令人捉摸不透,带着几分神秘色彩。在它的两颌处装饰着两团花卉,使得它在气势威猛之余又多了几分憨态。青铜神兽的触角由6条弯曲向上的龙形小兽组成,兽脚也是由6条蜿蜒相互盘旋在一起的小龙构成。青铜神兽背部的曲形架上还装饰着一头有着龙头的小神兽,同样也是虎身,但若仔细观察的话便能看到这只小兽的龙口中还衔着一条吐舌的曲体龙。

从整体上来看,青铜神兽十分具有动感,如此这般流畅的线条为神兽增添了不止一份的矫健和灵动。青铜神兽的全身上下都是用龙凤纹、云纹、涡纹装饰,再用翠绿的绿松石通体镶嵌的。据专家介绍,这一技艺不仅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也使得整个神兽的造型雍容华贵,华美异常。

除此之外,在青铜神兽的身体上还采用了错金银、包金银、线刻等复杂工艺,不过最为奇特的当属神兽那可以随意拆卸和组装的头部及舌部,虽然可以拆卸,但是这些部件之间的对接却是十分紧密的,因为这些部件在制作时采用的是当时最为先进的铸造技巧-失蜡法,这一方法的使用,使得青铜神兽不仅造型精致巧妙,而且又别具一格。

这对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青铜器艺术品,不仅寄托着楚地人民无限的遐想,也向世人展示了楚地人绝妙高超的工艺技巧,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鉴赏价值,表现出了春秋时期楚国青铜铸造业的伟大成就,有着同期其他器物无法比拟的特点,是青铜器优秀的代表作品。

根据青铜神兽的造型特征、制作工艺,以及随葬物品的规格,考古专家推测,这座楚国墓室的主人可能是楚国的一位王室贵族,楚国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虽然后来被强大的秦国灭掉了,但是却为世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楚地文化,尤其是对龙的崇拜。

背后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地处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最初的时候,它是被周成王分封在河南境内丹阳地区的一块土地,后来国境逐渐南移,楚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实力雄厚、文化独具特色的大国。

翻阅史书典籍,我们不难发现,楚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当时的楚国人皆以崇敬鬼神为时尚,以“驾蜿龙以周游八极”为最为自由美好的境界。楚地人不仅想象力极为丰富离奇,喜欢通过诗歌抒发其内心浪漫无比的激情,而且还会通过各种各样造型的艺术品释放自己内心深处奔放、浪漫、绚丽的精神世界。而青铜神兽就是在这种思想氛围中诞生的艺术珍品,故而在它身上既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又寄托了丰富的想象力。

当时,中原文化已经逐渐摆脱了巫术宗教的束缚,但是楚国却依然沉浸在一片被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充斥的神话世界之中,相信鬼神并且喜好祭祀的楚地人经常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而且每逢祭祀,必然载歌载舞,便使得春秋战国时期整个荆楚大地出现了巫风盛行的情况,也正是在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下,才演绎出大手笔的、富有浓郁巫术色彩的艺术作品。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屈原、老子等都是出自楚地的名人,楚国虽然最终难逃历史的桎梏,在七国的战火中走向了灭亡,但是楚国的文化却被保留了下来,世代相传,具有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影响至今。

中国人对龙文化的喜爱和传承就来自于楚文化的影响。“叶公好龙”的故事说的就是春秋晚期,楚国的一位贵族叶公子高对龙非常痴迷的故事,只是故事中的转折颇有些讽刺的意味,但当叶公子高有幸看到真龙的时候,却害怕得躲到了桌子下面,险些被龙的真身吓死。至于叶公看到的那条龙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我们都无从知晓,有专家认为,这或许正是这件青铜神兽的样子如此诡谲的原因吧,也许青铜神兽诡谲的头部造型让人们看到了春秋时期楚国人眼中的龙首形象。

除了对龙文化的崇拜和热爱以外,楚人大都向往着自由超然的境界以及心神,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楚地才出现了那么多华丽、蕴含着浓郁巫术色彩的艺术作品,这些工匠们通过制作器具抒发他们饱含浪漫的感情,释放内心的多姿多彩。河南省淅川徐家岭楚墓出土的这对青铜神兽就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极具代表性的时代产物。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