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考古史上的 “爽文” 式发掘 挖出上万件珍宝与千年谜题

来源:原创
发布/作者:方一强
2025-09-23
热度:7
史鉴

在考古史上,有些发掘如同 “爽文” 般充满反转与惊喜 —— 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便是如此。这座被水浸泡 2000 年的古墓,仅存一个未成功的盗洞,却出土了上万件震惊世界的文物:全世界最大的青铜编钟、难以复刻的青铜尊盘、最早的 “青铜冰箱”…… 更牵出一个困扰史学界 36 年的历史谜题,让一段被史料遗忘的古国历史重见天日。

一、意外发现:炸出来的 “古墓豪宅”

1978 年 2 月,湖北随州市擂鼓墩山包上,武汉空军某部雷达修理厂正在开山炸石扩建厂房。一声爆破后,红砂岩下露出的褐色土层引起了厂领导老李的警觉 —— 他怀疑这底下藏着古墓,当即驱车前往县文物部门上报。

可最初的上报并未引起重视,老李悻悻而归时,车子还半路抛锚;等他折腾回工地,推土机已推平了一米多厚的土层。万幸的是,随着推土机作业,一块块黑褐色石板接连显露,老李立刻阻止施工,再次奔赴县城上报。这一次,县文物部门终于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迅速上报省里 —— 一场震惊世界的考古发掘,就此拉开序幕。

考古队勘探后确认,这是一座大型墓葬,墓坑呈不规则多边形,面积达 220 多平方米。对古墓而言,这堪称 “豪宅”:其椁室面积是马王堆一号墓的 6 倍,是出土越王勾践剑的望山一号楚墓的 8 倍。按照考古惯例,它被命名为 “随县擂鼓墩 1 号墓”,但人们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 —— 曾侯乙墓。

二、发掘惊魂:积水之下的 “国宝仓库”

1978 年 5 月,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当考古队员清理完墓坑上方 30 多吨木炭和青膏泥后,一个 0.8 平方米的盗洞让所有人心头一紧 —— 古墓难道已被盗?

可当椁室盖板揭开,更揪心的场景出现:墓室里积满了水,水面还漂浮着 10 多具棺木。被水浸泡 2000 年,文物还能保存完好吗?随着积水被抽干,4 个墓室(中室、东室、西室、北室)的真面目暴露,在场专家彻底被震撼:水里泡着的,竟是一座 “国宝仓库” 。

1. 中室:战国 “交响乐团” 与青铜巅峰

中室是整个墓葬的 “核心展厅”,出土的 6200 多件青铜器总重超 10 吨,其中最惊艳的当属青铜编钟—— 这套由 65 件编钟组成的乐器,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上层 19 件钮钟、中层 33 件甬钟、下层 12 件长枚甬钟,还配有 1 件大镈钟,由铜人武士托举支撑。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 “音乐实力”:编钟铭文标注了 28 个音乐律名、66 个阶名,构成完整的十二半音体系,且 “一钟双音”—— 正面和侧面能分别奏出升降音,音域覆盖五个八度,仅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却比钢琴早诞生 1800 年。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青铜编钟,更被誉为 “国之瑰宝”“九大镇国神器” 之一。

拆卸编钟时,考古专家还发现了古人的巧思:悬挂编钟的铜杆下有活舌装置,反向推动就能取下;部分挂钩用定向栓钉固定,既稳固又便于拆装,让今人不禁感叹 “古人工艺之巧”。

除了编钟,中室还藏着另一件 “青铜奇迹”——曾侯乙尊盘。这件由上尊下盘组成的酒器,装饰着 4 条囚龙、8 条夔龙、14 条蟠龙和 80 条虺蛇,整体镂空、层次繁复,即便用现代技术也难以完美复刻。更有趣的是,尊盘底部的铭文有磨损痕迹:经考证,它本是曾侯乙祖父的器物,父亲继承时抹去祖父铭文刻上自己的名字,曾侯乙又抹去父亲的铭文,最终将其带入墓中 —— 一个小小的铭文,暴露了墓主人的 “贪婪” 性格。

此外,中室还出土了 “史上最早的冰箱” 青铜冰鉴(用于温酒或冰镇酒)、先秦青铜酒器之王 “青铜大尊缶”、云龙纹金盏(先秦最大最重金器),以及九鼎八簋 —— 要知道,根据周代礼制,只有周天子能使用九鼎八簋,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这再次印证了曾侯乙的 “狂妄”。

2. 东室:2000 年不腐的 “巨棺” 与最早的二十八宿记录

东室的焦点,是一口在水中泡了 2000 年却毫无腐烂的 “巨棺”:长 3.2 米、宽 2.1 米、高 2.9 米,总重 9 吨,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最重的棺材。棺材以青铜为框架,镶嵌楠木木板,棺盖也是铜制,棺身还刻有 “小门” 和 “十二扇窗户”,宛如一座微型房子,且是双层结构 —— 内层棺木中,墓主人骸骨周围堆满金玉器物。

其中一件彩绘漆器上,硕大的 “斗” 字(代表北斗)环绕着完整的二十八宿名称,两侧还绘有青龙、白虎。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八宿文字实物记录,直接推翻了 “二十八宿体系起源于印度” 的说法,证实中国才是这一体系的发源地。

3. 西室:21 具少女棺木与未解的殉葬之谜

西室的场景却让人毛骨悚然:这里是殉葬坑,摆放着 21 具彩绘棺木,每具棺木中都躺着一位少女的骸骨,年龄最小的仅 13 岁,最大的 25 岁。

更离奇的是,墓主人骸骨口中含着 21 件微雕玉兽(6 件玉牛、4 件玉羊、3 件玉猪、3 件玉鸭、3 件玉鱼、2 件玉狗),数量与殉葬少女完全一致。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某种特殊的祭祀仪式?专家推测,这些少女可能是墓主人的乐工(与中室的大量乐器呼应),但她们的具体身份与殉葬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4. 北室:兵器坑与 “书” 的形制之谜

北室是兵器与车马坑,出土了近 5000 件兵器及车马件。其中一件自名为 “书” 的兵器,解开了考古学界的一个谜题 —— 古书中记载 “书” 是 “削尖的竹子”,但此次出土的实物,让人们第一次看清了这种兵器的真实形制。

三、千年谜题:曾随之谜的破解与考古的意义

墓中多数青铜器上都刻有 “曾侯乙作持用” 的铭文,明确了墓主人身份:“曾” 是国名,“侯” 是爵位,“乙” 是名字,全名南宫适乙,是周天子宗室分支,其祖先为西周开国功臣南宫括(《封神演义》中曾提及)。

曾国在春秋晚期曾是南方霸主,实力甚至超过楚国 —— 楚昭王曾因吴国伐楚逃到曾国,受其庇护,连吴国都不敢攻打曾国。可奇怪的是,如此强大的曾国,在史料中竟无任何记载;反观随国,史料中有明确记录,却从未出土过带 “随国” 铭文的文物。这就形成了 “曾随之谜”:曾、随是同一个国家,还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这个谜题困扰了史学界 36 年,直到 2013 年才被解开 —— 湖北随州文峰塔曾侯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刻有 180 字铭文,记载了楚昭王逃亡至曾国受庇护的经过;而《左传》《史记》等史料中,这段往事的发生地是 “随国”。两者相互印证,专家终于确认:曾国就是随国,只因曾国封地在随枣一带,被外人称为 “随国”。

2017 年,随枣地区发现的曾侯堡夫妇合葬墓,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 墓中青铜器铭文记载 “楚王将女儿芈嘉嫁到随国,芈嘉是曾侯堡的夫人”,彻底坐实 “曾随一国两名” 的事实。至此,曾侯乙墓揭开的历史空白被填补,华夏文明的脉络又多了重要一环。

四、尾声:盗墓与守护,文明的较量

曾侯乙墓的 “幸运” 在于未遭盗墓贼破坏,但并非所有古墓都如此。有一伙盗墓贼因沉迷盗墓小说 “自学成才”,潜入湖北郭家庙曾国贵族墓群,盗走 20 件青铜器(含 9 件国家一级文物),所幸最终被抓获,文物全部追回 —— 这伙人盗掘的,正是另一位曾侯(曾侯丁)的墓葬,未来我们或许能从其发掘报告中,看到更多曾国的秘密。

从意外发现到挖出上万件国宝,从破解千年谜题到守护文明遗产,曾侯乙墓的发掘不仅是考古史上的 “爽文”,更印证了考古的意义:它让被遗忘的历史重见天日,让华夏文明的璀璨过往,得以被我们看见、触摸、铭记。

上一篇:老高与小茉:古代核战争-在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核战争

下一篇:秘境寻踪:那些藏在真实世界里的‘未知角落’ 藏着比传说更动人的答案

你有爱心打赏我有激情创作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微信打赏二维码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凡打赏100元可成为本站金牌会员享受人工服务 人工服务项目若干 可接受私人定制等 咨询15896680811

最近支持 随机显示

用户头像 昵称:大***
¥5.00
用户头像 昵称:开***
¥1.00
用户头像 昵称:匿***
¥100.00
用户头像 昵称:林***
¥5.00
用户头像 昵称:开***
¥5.00

评论区

已有 0 条评论

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