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云纹铜禁 国宝文物 价值: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

来源:文献 发布:王慧 50

名称:云纹铜禁

年代:春秋时期

题材:青铜案台

材料:青铜合金

规格: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90多千克

价值: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

22 春秋宫廷盛况之剪影-云纹铜禁-国宝文物系列-天下至宝

22 春秋宫廷盛况之剪影-云纹铜禁-国宝文物系列-天下至宝

出土情况和馆藏

1978年,在河南省文物局对楚墓的抢救性发掘过程中,有24座规模大小不等的春秋楚墓得以重见天日,这次挖掘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其中仅下寺2号楚墓就出土了80多件大型青铜器。在这80多件铜器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已经被列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云纹铜禁。

这件云纹铜禁在出土的时候,因为长时间受到地下水的浸泡和腐蚀,已经不幸碎裂成了数百块碎片。后来,在铜器修复专家王长清兢兢业业耗费两年之力的修复之后,现在的我们看到的云纹铜禁已经大致成型。很多人在看到这件造型奇妙、庄严瑰丽、霸气自然天成和铸造工艺巧夺天工的稀世珍宝的时候都会感慨,幸好有王长清先生这样的文物专家不辞辛苦的努力,我们才有机会窥探这上古珍宝的本来面目。

据专家介绍,这只云纹铜禁整体是用失蜡法铸就而成的。从目前可考的文献来看,我国最早使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是在唐代初期,《唐会要》中曾记载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时所用的就是失蜡法。因为我国能见的关于失蜡法的文献记载都比较晚,故而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的失蜡法工艺来源于印度,而这件云纹铜禁的出土,可以说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根据下寺2号墓的墓主葬卒年份可知,云纹铜禁的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

据此推断、学界一致认为失蜡法的铸造工艺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那么这道工艺自然不会是源于印度的舶来品,而是中国固有的一项传统铸造技术。此论断一出,引得国内外一片震惊,我国学界更是将失蜡法列入了我国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目前,这件不仅精美瑰丽,而且刷新世界失蜡法历史,并为我国铸造技术正名的云纹铜禁被保存在河南博物院。

艺术价值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出土的云纹铜禁一共有7件。如今保存在河南博物院中的这件云纹铜禁是其中体积最大、年代最久远的一件。这件云纹铜禁通高为28.8厘米,长达103厘米,宽46厘米,重90多千克,整体造型呈长方形,和现代人所使用的茶几与案台有些相似。

云纹铜禁的四周透雕着层层相叠的云纹,用它做装饰不仅具有很好的通透性,而且看上去就好像天边漂浮着的朵朵白云一般,给人一种如梦似幻、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也正是“云纹铜禁”这个名字的由来。在云纹铜禁的上部,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它们的造型均为凹腰卷尾、探首吐舌的样子,12条异兽的兽首皆面朝铜禁的中心,从整体上看来,形成了群龙拱卫的形态。

在云纹铜禁的下方,另有12条龙形异兽做足,而铜禁本身则是由5层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的,位于最内也是较粗的一层叫作梁架,这一层的每根梁架又延伸出了层层相叠、纵横交错的支梗,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支梗与支梗之间虽然不相连,但是却都借着内层的支撑力相互卷曲盘绕,使整件铜禁的制作工艺在此处达到高潮,尽显其制作技艺之精良。

云纹铜禁制作时采用了十分先进的失蜡熔模铸造工艺,所谓失蜡法就是用蜡的可熔性来铸造出器物的复杂结构以及人工不容易刻画形态的部件造型。工匠们一般会选用比较容易融化的材料先制成所要铸造器物的蜡膜,然后在蜡模表面仔细的浇上一层细泥浆,等到泥浆干透之后便会形成一层泥膜,此时在泥膜表面均匀涂抹一层耐火烧的材料,等它硬化后,铸型就算完成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火烘烤铸型来融化最内部的蜡油形成型腔,最后只要往腔内浇注溶液,待其冷却凝固后便会得到光滑亮洁的铸件。

背后的故事

据史典文献记载,禁是一种古代用来盛放酒器的案具,其作用大概类似于现代人所使用的茶几。不过要是说起酒禁的由来,倒也算是跟酒相生相克的了。令人十分诧异的是,作为置酒的案器,这个“禁”字取得居然是禁忌饮酒的意思。

据说,禁起源于西周初年,灭亡于战国时代。而它之所以被称“禁”,是因为周王上位之后,总结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时发现,两代之亡均因其主嗜酒无度,故而周王命人造出禁来置酒,用以时时警醒自己以及天下臣民,切莫嗜酒贪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是禹,有史料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周王以史为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虽然只允许在祭祀的时候喝酒,但却也造出酒禁时劝勉,专家推断,云纹铜禁便是在祭祀时用来置酒的案具,铜禁四周的龙虎神兽造型就有警戒提醒的意思。

铜禁这一物件对于考古界和史学界来说都是一件罕见的宝物,因为无论是在考古过程中还是在家族传家文物中,都很难见到铜禁,云纹铜禁这种主要用来放置尊、卣、壶类酒器的案具可以称得上是禁类青铜器中的上品之作,它不仅工艺精湛,令人惊叹,而且为研究春秋时期的礼仪和风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实资料。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中、河南博物院有两件镇院之宝赫然在列,其中一件是莲鹤方壶,而另一件则正是这件云纹铜禁,如此看来,其重要性和珍贵性不言而喻。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