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不清楚”-从前有个地主叫长工阿三站在窗外-民间笑话
从前,有个地主叫长工阿三站在窗外,听他在房里读书的声音好听不好听。他读完后问阿三:“你听得清楚吗?”阿三回道:“老爷,你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我句句听得清楚。”为了弄清...
把钱花在买书上
第三个原则是把钱花在买书上。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已经发现--这第三个原则不就是DaiGo最喜欢做的事情吗?说对了,不过,如果将“把钱花在买书上”换成“在自己用来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上花钱”,这样的说法也算成立。
假设有一位文学研究者,在二手书店里东翻西找,终于发现了一本梦寐以求、一直遍寻不着的古典名著,标价10万日元。这位文学研究者想必会压抑着兴奋大叫道:“天啊!这么贵重的书籍竟然只卖10万日元,真是挖到宝了!”然后马上走到柜台去结账。
但如果是一位对文学没有任何兴趣的人,在二手书店里发现了这本被厚厚的灰尘笼罩的书,试问他有能力去分辨,10万日元这个价格究竟是高还是低吗?
文学研究者的大脑之所以能在发现这本书的当下,立刻做出“现在不买更待何时”的判断,原因在于,他心中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因为拥有价值判断的标准,所以他很清楚这本书虽然不值得花20万日元买下,但如果是10万日元,那就太划算了。
这个价值判断的标准因人而异。
在二手书店里标价10万日元的书,在另一位文学研究者眼中的价值或许不到10万日元,要是5万日元才会考虑一下。这表示,以第二位文学研究者的价值判断标准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5万日元。
因为大多数的人并不了解自己判断价值的标准,因此往往被商店里商品的定价所左右。假设现在要决定买或不买一个定价50万日元的名牌包,当买的人是一个没有自己价值判断标准的人时,他会想:这个包敢卖 50万日元,一定有它的价值。最后就会接受这个由卖方定出来的价格。
事实上,在买包之前,我们应该用前面介绍过的原则二“购买价值大于价格的东西”来做判断才对。若是用50万日元买到能为自己带来价值超过价格的东西,这就是一次有价值的购物;如果不是这样,则只能算是一次浪费行为。
由此可见,价值判断的标准有多重要。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