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我们说得清楚吗?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真的像我们平常人知道的那么肤浅吗?比如对隋炀帝杨广,对秦桧,对杨家将,对魏忠贤,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很多东西,只有我们深入去分析,才能发掘,原来自己知道的历史知识很表面化。就拿今天我们讲的这个人来说,他的名字叫朱厚照,也就是明朝的武宗正德皇帝。关于他,江湖上流传有很多乌七八糟的脏东西。而我为什么却说正德是一位难得的圣主呢?如果他的计划能成功,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满清入关了。而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少年天子,怎么就死于非命了呢?
关于正德皇帝,多数不良少年通过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偷窥更多的是关于他豹房的野史八卦。无论野史还是正史,都把正德描述成了一个毫无德性,玩世不恭的不良少年。但作者就要透过表象给大家揭露出一些事情的本质,我们看看正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能在明朝那个政治超级复杂的环境下存活到三十岁,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恐怕他就死了。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看看他指挥的应州大捷就知道。
作为外域之王的小王子,屡次率兵犯我大明国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纵横边关十几年,无人能敌。而我们的少年天子正德皇帝,自封为大将军。调兵遣将,亲披盔甲,手持宝剑,和来势汹汹的小王子在应州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战争有多激烈?后果什么样呢?正史记载,正德皇帝亲斩一人,双方死亡人数不到百人,小王子气死,外域十年不敢犯我大明边关半步。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双方都投入了自己最精锐的十几万部队的战争,最后皇帝都亲自上阵,亲手杀敌一人,怎么最后的伤亡报告人数不到100呢?既然这样,小王子为何又能被活活气死?从此他族大伤元气,十几年不敢再侵犯中原,这不矛盾吗?到底是谁在说谎?为什么说谎?再结合明朝正史也把正德以及他的政治中心豹房黑成了煤炭,还有后来正德莫名其妙的死,不难看出这里面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那么正德到底做了什么?又是谁想害死这位能征善战,野心勃勃的皇帝呢?
是的,正德朱厚照不但聪明过人,而且还英明神武,否则武宗这个称呼可不是白给的。那他为何又设计豹房,美女与野兽。卖鱼训豹,戏弄百官,尽做一些超乎常理的事情呢?他到底想做什么?作者告诉你,正德皇帝就像一头豹子。在他没出手之前,很喜欢隐藏自己,悄悄接近,一旦出手,快如闪电,直奔目标而去。明朝自土木堡之变之后,文官集团就控制了朝廷。到了正德年间,皇帝几乎已经被架空了。无论是朱厚照还是后来的嘉靖以及天启,他们都通过一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来蛰伏自己,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野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活下去。正德就是想通过豹房来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从文官集团和各大家族手里夺回真正的皇权,从而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那就是改革开放。不错,你没听错。如果正德实现了他的愿望,以他的才能和野心,大明会比欧洲提前进入大航海时代,威武四方,成为今后世界的主宰,可惜他的计划,却直接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是谁呢?
是以刘大夏为代表的各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明朝最后的灭亡,很大一定程度上是死在这些文官集团的大家族手里。当正德想开放海禁,重新启动下西洋的宏伟计划时。刘大夏直接告诉他,他已经烧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资料。那里面不仅仅包含着全部的造船工艺,还有用无数用大明老百姓生命换来的沿海各国的军事情报。很多人说郑和下西洋没有经济意义,说这话的人如果不是孩子,就是历史认识还处在小学生水平。永乐年间,朱棣四处征战,大修国书,钱从那里来?为何还多次出动几万人的无敌舰队去玩海运呢?说白了就是利用强大的军事威胁来达到真正的倾销贸易,为大明赚来了数不尽的经济和政治财富。正是因为这种皇家的垄断贸易损害了文官大家族他们的利益,郑和下西洋才被历史所扭曲。因为写历史的,正是这群人。刘大夏说自己烧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为何他自己的家族后来却成了最大的海商?而这些大海商,正是制造了十几年大明混乱的嘉靖倭寇之乱。那些海盗是倭寇吗?无非就是嘉靖和走私海商之间的海权之争,最后失败妥协的却是嘉靖。而正德如今却想从这些大家族手里,抢夺回海上贸易权,他不是找死吗?
如果正德完成了计划,大明再次启动下西洋的宏伟计划,对外加强交流和开放。不但能为大明赚取无数的钱财,还能一举横扫亚洲乃至世界,成为世界之霸主。但这一切和大家族的利益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德作为一个习武之人,怎么可能落水就得了重感冒,随后不明不白地死了呢?而且明朝十六位皇帝,有两个落水死的,比例占了八分之一。而且天启为什么落水死?因为他想利用魏忠贤这条恶犬对各大家族征收商业税,这样总结对比一下是不是很刺激?很好玩?很巧合?除了正德和天启,还有吃药死,睡觉被刺,皇储被打……这样看,明朝的皇帝有几个正常死亡的呢?崇祯最后临死一声呐喊:文臣该杀!又是为什么?
如果正德开放海禁的计划成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科技、经济上,大明王朝都会更好地融入世界,不断壮大和发展华夏文明,那还会有后来的满清入关吗?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没有如果。对于正德的死,对于明朝的大家族,对于明朝的海禁,对于郑和下西洋,读者您是怎么看的呢?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