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心理致动实验 心理致动指人的意念与外界物质发生互动的现象

来源:原创 发布:匿名 14

心理致动实验一

心理致动指人的意念与外界物质发生互动的现象。例如前苏联的著名异能人士尼娜·科拉金娜就有很强的心理致动功能。在诺莫夫等科学家设计的实验中,她能在1.8米以外将实验容器内生鸡蛋的蛋黄和蛋白分开,然后又能将它们合拢。

由于查找意念搬运物体等极为显著的心理致动现象耗时耗力,这方面的心灵心理学实验曾进展缓慢。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心理学家们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设计了高速随机数据发生仪,用以感应人的意念。该仪器的电子元件能以每秒产生1000个随机数据的速度运行。具有一定心理致动功能的人能以意识影响随机数据发生仪的数据分布。

实验之前,科学家先设定被试的心理致动目标,例如,“让仪器多产生+1或-1.”实验开始后,被试根据目标,用意识作用于仪器。仪器产生的数据通过输出设备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其分布规律。若存在心理致动功能,数据应当呈现与实验目标一致或相近的分布趋势。

为了使实验具有可比性,在无人以意识影响仪器的情况下随机数据发生仪产生的数据也被连续20天记录分析,检验其随机性,并与经过意识作用的数据进行对比统计检验。通过对大批被试的测试,一部分人明显具有较强的意识控制电子元件产生数据的功能。他们的意念活动能使随机数据不再随机,而是呈现与实验目标一致的分布规律。

科学家们还在不同的时间、气候和不同的反馈条件下进行了多达400,000次的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何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惊人一致:被试的思维能影响数据的产生,改变其随机性(Schmidt,1970)。

心理致动实验二

这类实验在心灵心理学界得到大量重复验证(Schmidt,1972),人的思维与物质(机器)产生互动的事实得到公认。并且,随机数据发生仪开始广泛运用在心灵心理学的各种实验中,以追踪记录思维状况(Hall,2001)。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似乎人的意念是一种不为人肉眼所见的实体物质,或意念能操控某种物质与仪器的电极作用,从而使数据产生规律模式。从修炼的角度看,人的思维是一种物质存在,只是现代科学还不能观测到它的存在形式,还不能定量测量。而且,人体通过修炼会出很多功能,功能在另外空间通过能量加持成形后,是一种极其丰富的实体存在,可以通过意念作用于我们这个三维空间的物质。这样就不难理解尼娜通过意念分开蛋黄和蛋清和其它受试者心理影响仪器等现象了。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