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灵魂出窍——死亡过程——投胎过程 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时

来源:原创 发布:匿名 9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时,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体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得以流传后世。而此类所述濒临死亡的体验,并非真正死亡,并非体验到死亡的境界,因为仍然有意识的存在,得以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只要意识还存在,就不是进入死亡境界,就是还没有开始死亡的过程,所以是还不曾体验到死亡过程的。因此当有人濒临死亡时,会感觉到自己脱离了肉体,然后看到自己的身体,也看到抢救自己的医务人员,以及自己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看见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事情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后,濒临死亡者苏醒过来,能够很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形;此种情形,即是一般世俗人所说的灵魂出窍。从这里已明白说出,濒临死亡的人能够灵魂出窍,以及能够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就表示当时意识尚未断灭,意识仍然是醒觉的,只是不在身体中运作而已;如果意识已断,又如何眼见自己灵魂出窍以及自己灵魂出窍后所发生的种种情形?既然能够在清醒过来以后,将濒临死亡体验的过程一五一十详细说出,得以记载下来,广为人知,当然不是死亡过程的经历。所以濒临死亡经验是由一个仍具有意识而尚未进入死亡过程的人说出来的,而这一点,科学家也证实确实无误。

为何会有这种灵魂出窍现象发生?说明如下:第一点,表示此人过去世曾修天眼通或神足通,于濒临死亡时,因缘成熟而有世俗人所谓灵魂出窍的现象出现,何以故?因为天眼通或是神足通,不论是报得(过去世曾修得神通而在此世特定状况下突然出现)或修得(今世才修神通加行而获得神通),都是与意识相应的;如果没有意识的运作,就无法使天眼通或神足通显现,因此,唯有在意识清醒之下,天眼通或神足通才能显现出来,所以神通是与意识相应的,神通需要意识的运作才能显现;如果意识不存在,神通是无法显现的。而濒临死亡的人意识并未断灭,仍然有意识的觉知,故于濒临死亡及其它因缘成熟的时候,将天眼通或神足通显现出来,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这是神通罢了;然后才在醒来之后,将其濒临死亡的种种过程详细说出来,让大众了知或作为科学家研究之用。第二点,表示这个人于濒临死亡的时候,为自己心眼所见,眼见自己灵魂出窍,乃至经历某些自己未曾经历的境界。既然为心眼所见,亦即是透过意识看见自己濒临死亡的情形,表示当时自己的意识仍未断灭,仍然清醒着,所以能于濒临死亡的过程中完全了知,并于醒来之后,解说濒临死亡过程中种种内容,为科学家或医学家研究之用,所以濒临死亡的过程,其实只是休克状态的体验,而不是真正死亡过程的体验。

综合上面所说,不论是上述第一点或第二点的灵魂出窍情形,都与意识有关,而意识之所以能够运作,其实不能离开意根及第八识配合运作,何以故?意识以意根及第八识为俱有依,而意根又是以第八识为俱有依,所以意识不能离开意根而运作,意根又不能离第八识而运作,所以意识心没有能力独自运作。这是一切已悟得如来藏的菩萨们都能现前证验的,正觉同修会中已有许多人都是如此现前证验无误的,这不仅仅是学理、学说而已。因此,若能够灵魂出窍,这境界仍须意识、意根及第八识等和合运作才能成就,非是单指灵魂或神识就是意识而已,而且这时的意识心也不是灵魂,也不是中阴身。

接下来谈第二种,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当吾人刚断气、呼吸心跳停止(初死位)的时候,今生头脑中的记忆将移转至第八识,因而导致业境现前,如同电影片播放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现,而且不到半秒钟就将一生的善恶业全部播放完成,接着息脉就全部停止了。这时每一格所造之业,或善业、或恶业、或净业、或不净业,此时的意识心都能清楚了知而进入真正死亡的阶位(唯识学称为正死位),此时第八识开始舍身,而舍身过程可分下面五种情形:

第一种,善人之死:行善之人因为在世间努力造桥、铺路、布施、行善,守五戒、十善等,于死亡后的中阴境界中,犹如美梦中见诸天女迎接围绕,心生爱乐;于爱乐之中,趣向彼处,即于所应出生之天上化生而出生,死时无诸苦患。若是往生色界天时,虽有中阴身,但是仍无苦患;若是往生无色界天时,则无中阴阶段,直接往生无色界。第二种,五戒不犯者之死亡:死时,就好像睡眠一样不知不觉,于中阴身现起觉知时,方知自己已死,所以死亡过程中无诸苦患。第三种,修得禅定者及证悟菩萨之死:此诸证悟菩萨悟后若未生起所知障中的异生性,未因性障深重而造诽谤师长、破坏正法等恶业,或无往世业缘成熟者,则死时无有恶境现前,正死位中无诸苦患,犹如睡觉一样,并无痛苦之事发生。若证悟菩萨复于死前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前复又积极度众以及精勤断除烦恼的结果,于死亡时,犹如睡觉一般,待中阴身成就,觉知心才现起,遥见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诸圣众迎接, 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此身是指中阴身), 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台迎接,自见其身(中阴身)坐上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西方极乐世界,闻阿弥陀佛说法而悟得无生法忍,位阶初地或诸地,如《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第四种,造诸恶业罪不及地狱者之死:死前及正死位方有四大分离之种种痛苦,是其所必须承受之果报故,死后有中阴身。第五种,谤佛、谤法、谤僧或将诸外道法引入佛法之死:死前受诸痛苦,然后极重闷绝,故正死位完全无知(若已被麻醉药控制而无觉知,直接进入死亡过程者,则死亡过程中无痛苦而直接舍报),待至觉知心现前时,已在地狱中化生受苦,不经中阴阶段,故一般造作地狱恶业的人死前都会受苦;但在正死位中意识心已经断灭,故无所谓地水火风四大分离种种痛苦,只有死前受诸痛苦。

综合上面所说,除往生无色界者,以及于地狱化生者外,其余四种,于第八识舍身一分时,在亡者身旁随即成就中阴身一分;第八识舍身五分时,中阴身即成就五分;乃至第八识舍身十分,中阴身成就十分;此中第八识移转至中阴身的过程,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也就是说,第八识一分一分的舍报,渐渐移转到中阴身,待第八识完全移转到中阴身里,就完全舍报了,这时尸体已无第八识持身,这样才叫做死透、死尽,正死位就过去了。待亡者完全死透而中阴身成就时,中阴身又随即具足八个识。其中意识延续生前的意识而有,仍然以生前的五色根所具有的微细四大为缘,而在中阴身显现,仍然可以接触外五尘,所以中阴身的意识是通生前这一世的。意根随着第八识而移转在中阴身中,仍然是生前的意根,所以完全依照往昔的习气而运作。这个中阴身是第八识执取生前色身的四大变现而成的,属于微细的色身,不属于生前粗重的色身。由此可知,一般世俗人所认知的灵魂,有形有色而且能言语表示,这其实是中阴身,在中阴身仍然是八个识具足,所以世俗所说的灵魂并非如某人单指的意识心,更不是某些人所说的「灵魂就是第八识」。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