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扯竹麻 竹麻是用扯出来的嫩竹子做成的麻-往事入画
扯竹麻竹麻是用扯出来的嫩竹子做成的麻,主要用来打草鞋。五六十年代,农村穿草鞋的人特别多,所以扯竹麻的厂子也很多。人们先把竹子按照竹节砍成段,放到木炭火里烤熟:再用专用夹剪把竹子口夹开一层,扯二次的人...
扯竹麻竹麻是用扯出来的嫩竹子做成的麻,主要用来打草鞋。五六十年代,农村穿草鞋的人特别多,所以扯竹麻的厂子也很多。人们先把竹子按照竹节砍成段,放到木炭火里烤熟:再用专用夹剪把竹子口夹开一层,扯二次的人...
农具回忆农村的家庭,犁耙斗锄样样备,春天栽种要用它,秋收一样不能差。
屋前屋后上草树从前,好多人家里都有存放谷草的草树,屋前屋后,处处可见。做草树时,中间栽一根木桩,再把谷草层层堆起并扎紧,做成下面宽、上面窄的“大树”。冬天下雪时,人们没法上山割草,就从草树上取谷草...
夹泥匠敷墙壁1953年,离我家不远的煤厂旁边起了两间穿斗房子。把架子扯好、把瓦盖好后,就要找夹泥匠来夹墙壁和敷墙壁。夹墙壁之前,得把竹子劈成竹片、竹块。接着,先用竹块在每堵墙上横着打壁骨道,再把竹片立...
上梁说梁儿孙满堂穿斗房子在五十年代前后很普遍。起房子前,先要打大山和破小料。在山坡上选一块合适的石头,用錾子把塞眼打好,再插入塞子,用大锤击打,这叫打大山。用大锤打开的石头很大,还要一种木制房屋。...
我和春娃儿做花号生长在重庆山区的很多小娃儿都会做花号。我的邻居春娃儿没有读书,每天都背着一个刀壳子出门,里面插着一把割刀。好多时候,我们俩会各做一支花号,玩坏了就再做一支。做花号要用嫩竹子,先把一...
小时候,我和春娃儿经常做土电话耍。土电话做起来很简单:先锯两节直径约一寸、长约四寸的竹筒,把两块牛皮纸分别蒙在竹筒两端,用小麻绳缠紧;在牛皮纸中心各开一个小孔,再拿一根二三十米长的麻绳,两头各自穿入...
镰刀打叉赢猪草五十年代初,我只有五六岁。那时候,只有少数小孩子有机会上学,没读书的小娃儿就放牛、割草、捡柴。说是干活,但只要出了门,一群孩子就开始疯耍,有的捉螃蟹,有的用镰刀打叉。总要耍上一阵子,...
我的祖父张永途生于清朝道光年间。当时,重庆江北礼里下设六个场,其中一个叫三圣场。张家是个富裕的大家族,占据了半个三圣场,人称“张半场”。祖父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张隆评在清末民初任监政、乡长,重政兴学...
1972年冬月十三,李秀英的堂哥做媒,在离他家不远的兴隆场看人、定亲。李家一共来了四个人,张家只有我一个人。我们在兴隆饭馆吃了点儿东西,就把亲事定下来。第二天,秀英和她母亲就来到我家看家。她们俩在我家...
从前,小孩子上学是很困难的。当时的小学分为村小和完小。村小设在乡村,完小在场镇,要读初中就得去大一点儿的场镇,路远的话每天要走十来里。我七岁时,二姐和三姐带着我到高家庙完小去报名上学。入学前有简单...
1958年大炼钢铁时,我们全家用大箩篼装着很少一点儿家当,从充电房搬到了辽叶河沟的房子。那时候,白天没有一个人在家。二姐、三姐和我在读书,妈,大姐和两个哥哥在生产队做集体活路。全家人都是天亮出门,天黑...
1950年,我们一家搬进了充电房。当时,我们只挑了两担东西,主要是些衣服、铺盖、饭碗和几升粮食。充电房有两间屋,占地四十平方米左右,是一位叫吴金山的外地师傅修的。吴师傅跟我们家生活在一起。平时,他除了...
中嘴的老屋是一座三合院,1910年由我父亲建成。院子最初是住宅,由围墙、朝门和几间厢房组成,右边的厢房住着我们一家,左边的厢房住着我家的佃客刘章顺。后来,院子左边建了纸厂,与厢房连接。1946年农历十月十...
雾润情思,雨淋闲愁,烟霭锁魂乡。吴侬软语如歌唱。侬伴花芬芳,小桥流水情,人间似天堂。趣高弄清雅,何言赏孤芳。人在画中走,江南好风光。话情意,语衷肠。楼阁赏清风,庭台闻酒香。一丝江南雨,情牵梦还乡。...